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已經殺了李建成,為什麼還要急著逼李淵退位?《網路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最為歷史上負有盛名的君主,但他上為的方式卻常常為人所詬病。

李世民繼承皇位的方式使得李世民無法等待李淵去世,隻能盡快的逼迫李淵退位,登基稱帝。

玄武門之變後

歷史上李世民在通過安插在李建民內部的眼線得知李建成將要設計殺自己,於是在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第二天李建成手下有人投誠,5日李淵就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將大權交給了李世民,10日分封李世民的眾多手下為太子府的相應官僚,14日李淵給宰相裴寂下詔透露出想要退位的想法,27日撤銷了李世民的天策上將軍一職,為李世民登基做準備。

7月31日到8月4日,李世民的手下分別擔任了朝廷中的要害部門主管,軍政全部掌控,之後李世民下詔赦免李建成的舊部,招攬人心,9月3日李淵讓位給李世民,李世民不受,第二天也就是9月4日李世民登基,並沒有像歷史上三辭三讓,可見李世民的心急,前後一共兩個月。

太子黨的勢力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和自己的兩個兄弟已經競爭多年,兩方勢力明裡暗裡有過多次交鋒。

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帶領手下殺死,似乎給人一種李建成李元吉孤身兩人,沒有什麼勢力的感覺,反而李世民手下眾多,什麼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程知節》、房玄齡、杜如晦等等,可實際上太子李建成的勢力比之李世民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玄武門之變前兩年,李建成就曾經密謀發動兵變除掉李世民,但那次密謀泄露,李建成被迫向李淵謝罪,手下發動兵變也被剿滅。

在玄武門之變當日,李建成的手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帶兵殺向玄武門要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報仇,結果和玄武門宿衛敬君弘打了起來,馮力殺了敬君弘後,在見到尉遲恭抓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出現後,三人才無奈出逃。

也就是說,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被李世民設計殺了,但李建成的太子黨羽仍然為數眾多,隻是因為李世民打的突然以至於李建成的勢力沒有發作起來,以至於李世民專門為此下詔令,不得抓捕太子黨舊人。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剛結束時仍然隻是秦王、天策上將軍,並不是太子,太子黨的舊人仍舊有可能會攻擊李世民。

朝中大臣的曖昧

李世民雖然在朝廷中收羅了一批人才,但對於李世民要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是有很多人保持中立的,軍中有李靖、李勣為代表,文臣中的宰相裴寂更是李建成的支持者,在朝廷中李世民實際上根基並不深,他的親信大都隻是自己府上的幕僚,將領也並不是領兵大將,隨時有可能被傾覆。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不得不加緊行動,並在短時間內強迫李淵安排自己的下屬擔任朝廷關鍵部門的主官,如秦瓊、程知節、尉遲恭分別三人左武衛、右武衛、右武侯大將軍,房玄齡擔任中書令,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其他人員也紛紛掌控要害部門,通過這樣的安排才能清洗掉反對的力量,並最大程度上穩定局面。

唐朝的外部壓力

隋朝建立時,突厥就已經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大隱患,等到隋末大亂,突厥更是在中原培育了幾大勢力,就連李淵起兵時也不得不和突厥達成合約以避免後路被抄。

等到唐朝建立後,突厥為了獲取更大利益又常常南侵,李唐王朝為了抵禦突厥沒少耗費精力。

李世民在與李建成的鬥爭過程中,幾次處在危局中又驚險化解都是因為突厥的突然犯邊,李淵要靠李世民處理邊患,隻能寬恕李世民。

李世民在這種時候發動兵變,雖然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朝廷中的局勢也很微妙,如果不能盡快定下結果,一旦突厥再度犯邊,李世民所做的很有可能付之東流,就連大唐帝國也有可能隨之崩潰。

所以說,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就已經和李建成、李淵撕破臉皮,李世民隻有逼迫李淵退位,自己徹底掌控局面才有可能保證自身和自己下屬的安全,僅僅滿足於當太子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