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上官婉兒:導致她殞命的並非她的善變,而是無可選擇的命運。《網路歷史》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州區》人,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清水縣》,唐代女官、詩人、皇妃。

上官婉兒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上官婉兒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景雲二年《711年》,復封為昭容,謚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

一個罪臣之後,最底層的婢女,通過自身的努力+過人的天賦+運氣,最終成功突破階層的限制,進入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殊為不易。

可惜的是,最終卻因為一個錯誤的選擇,香消玉殞,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

然而,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我們便會發現,實際上並不是她選擇了命運,而是悲劇的命運選擇了她,她的那些所謂的選擇,實際上都是沒有選擇機會的選擇。

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儀被殺,是因為跟唐高宗密謀廢黜武則天的皇後之位。

事實上這原本是皇帝本人的意思,但由於皇帝身邊遍佈武則天的耳目,詔書還沒有起草完成,狂怒的武則天便闖進皇帝的寢宮,暴起發難。

嚴重懼內的皇帝將責任全部推到了上官儀身上,後者隨即被處死,於是上官婉兒從宰相的女兒變成了掖庭的婢女,命運沒有給她選擇的機會。

儀鳳二年,即公元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

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

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隻是處以黥面而已。

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顯而易見,上官婉兒在追隨武則天之初,曾經想有自己的獨立意志,但隨即面臨被處死的境地,被赦免之後隻得曲意迎合,來保全自己的性命。

同樣的,她完全沒有選擇的機會。

神龍政變之後,懦弱無能的中宗繼位,雖然拜上官婉兒為昭容,但朝政卻完全把持在韋皇後母女手中,此二人妄圖像武則天一樣臨朝稱制,最終成為一代女皇。

武則天屠戮後宮的殷鑒不遠,上官婉兒為了保命,除了跟韋皇後合作之外,沒有其他的出路,而後世史書對她的責難與非議也集中在此,實際上易地而處的話,那些編撰史書的儒生們恐怕比她更沒有節操。

上官婉兒的最後一次選擇,是在景龍四年,因見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依附於太平公主。

當年六月,中宗李顯突然駕崩《疑似被韋皇後毒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未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率領家族私兵和羽林軍攻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

在李隆基率軍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的部將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認為上官婉兒立場善變不可靠,將其斬殺。

綜上所述,導致她殞命的並非真的是是她的善變,而是無可選擇的命運,假使她果真立場堅定的話,早已死在武則天手中,根本沒有機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