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好物丨武岡王城銅鵝宴裡的傳說。《網路歷史》

編者按:三湘四水,自古以來不僅人傑地靈,更有物華天寶。

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紅茶黑茶綠茶、醬香濃香白酒……湖湘大地的好東西,太多太多!

即日起,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系列報道《湖湘好物》,請跟著記者的筆觸,去湖湘大地的山水之間探尋那些『名揚天下』或『養在深閨』的好物,以及這些好物背後的故事。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綱 通訊員 付勇 武岡報道

武岡是一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長沙定王之子劉遂曾在此置侯國,明岷王朱楩曾在此建王府,南明桂王朱由榔曾在此立皇宮。

以王城家宴和武岡銅鵝全席及血漿鴨、米粉、米花、空餅、花糕等武岡特色美食及盛行在樓館之間的武岡絲弦等傳統民間藝術相結合,構成了獨具魅力的武岡餐飲文化。

銅鵝四寶。

銅鵝四寶以鹵為特色,呈現中國鹵菜之都的鹵味精華和鹵之神韻。

鵝頭、鵝脖、鵝翅肌肉細膩,骨多肉少,經過鹵制,皮肉緊致,除卻細滑的肉絲清香,它們大小適中,能給雙手和牙齒並用的機會,貴在一個『啃』字,釋放食客們的征服欲。

鵝舌經過鹵制,脆中帶柔,剛柔並存,鹵膜中舌苔嫩草的鮮味尤存,又是另一番風味。

故銅鵝四寶成就了王城銅鵝宴的經典之首。

明朝嘉靖29年《公元1550年》,武岡第六世岷王朱譽榮向皇帝朱厚熜奏請修建郡王府,給嘉靖帝帶去貢品武岡銅鵝,並帶了一名武岡大廚,精心制作了一桌銅鵝宴,嘉靖帝品嘗銅鵝宴時,對此四寶愛不釋手,禦賜為武岡銅鵝為『世之名鵝』。

老鵝湯。

明朝末年,武岡曾有過短暫的皇城史。

清順治四年,桂王朱由榔在劉承允的挾持下,遷都武岡,改武岡州為奉天府。

據傳朱由榔的母親昭聖慈惠仁壽皇太後馬氏同來武岡,她一喝上武岡老鵝湯即終身不棄,視為養生法寶。

盡管後來隨朱由榔四處逃命,最終還是得到清廷之哀憐,贍養終身,得享九十一歲高齡。

此湯以三年以上老鵝肉切塊與西洋參文火同燉五至六個時辰,後加熟枸杞、薑片、胡椒等調味,湯色金黃,色香味俱佳。

雪花銅鵝丸。

雪花銅鵝丸源於都梁十景之一的『宣風雪霽』。

南宋理宗趙昀為邵陽防禦使時遊武岡,手書此四個大字於宣風樓額。

理宗死後15年,南宋被元朝所滅,為免斬草除根,其後裔取理宗之理字而改姓李,潛回寶慶一帶隱居。

據說明朝初年,有一個叫李福的理宗後裔,在武岡州府裡擔任過吏目的官職,他才首開紀錄,將此事告知宣風樓旁的一家酒樓李姓大廚。

為了紀念祖上輝煌,李大廚制作了這道名菜。

此菜以鵝脯肉剁碎成丸,外裹浸泡好的新糯米,上點枸杞同蒸,出鍋時熱氣騰騰,白裡綴紅,香氣撲鼻,神似雪霽。

而其肉新鮮,糯軟適口,讓本菜成為銅鵝全宴的經典之作。

西檸鵝排。

據記載,上世紀30年代,一位名叫司伯桃的德國姑娘隨父來武岡傳教。

她與一名小夥發生了純真戀情。

無奈時局動蕩,兩人勞燕分飛,一別就是半個多世紀。

兩人雖重洋阻隔、但彼此一直心心相映,難以忘懷。

1990年秋,一直獨身的司伯桃女士竟從德國找到武岡,與昔日的戀人相見,其時,兩人皆已年逾古稀,司伯桃送給『小夥子』兩本《聖經》和當年在武岡拍的一些照片,其中就有武岡泗洲塔《斜塔》那張絕版照片。

德國姑娘司伯桃所拍攝的武岡泗洲塔《斜塔》,此塔於文革中被毀,此照片成為絕版。

當初,司伯桃小姐不習慣吃武岡菜,就讓廚師做西檸煎鵝給她吃,愛屋及烏,小夥也喜歡上了西檸煎鵝。

兩人分別後,小夥常常找飯店的廚師特制這道菜,睹物思人。

慢慢的,此菜在武岡逐漸流傳。

本菜湯汁微酸甘甜,鵝香濃鬱,外脆內嫩,富有小資情調。

為紀念這段跨國奇緣,武岡第三代餐飲傳承人在制作這道菜的時候,特別雕刻了兩座塔作為裝飾,使此菜更具有深遠文化意蘊,成為銅鵝全宴的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