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輔佐劉備了一輩子,為劉備立下了赫赫功勞。
在沒有諸葛先生為他打輔助的時候,劉備的日子過得真的不怎麼樣,身邊隻有兩位會打仗的武將,沒有什麼可以商量對策的謀臣。
雖然征戰多年,劉備還是沒什麼收獲,成了一個毫無功名可言的半百老頭兒。
但是有了諸葛先生可就大不一樣了,在茅廬裡劉備才算是第一次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那就是和曹操孫權去瓜分天下。
劉備死後,把自己的孩子、江山全都托付給了諸葛亮。
這麼多年的並肩作戰,早就讓劉備對他十分依賴和信任,在自己離世之後,自己所有的心血和希冀,就交在他的手裡了。
雖然孔明沒有讓劉備的心願達成,可是終漢末三國一代,諸葛亮依然是相當當的人物,是人中之龍的代表。
那麼這樣一來問題也就來了,諸葛先生為什麼非要輔佐劉備呢?
他為什麼不去輔佐曹操和孫權呢?
那兩位的大腿,可是比劉備要粗的多啊!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諸葛亮在影視劇中,總是被敵方罵成”村夫”。
諸葛亮的出身也的確是不好,他生在漢末連年動亂的時期,父親去世後他和兄弟姊妹的日子很難過,隻得勉強依附著叔叔生活。
他見了太多生靈塗炭的場面,自己也飽受生離死別、戰亂紛爭的痛苦,因此他的理想抱負,和眼前的劉備是相當契合的,他也想要匡扶漢室,讓國家重新達到統一,百姓們過上像以前一樣好的日子。
雖然劉備和漢室不見得有多大的關系,但是他對漢室的感情是真的。
而且在這麼多的割據勢力裡,劉備是最為仁德的主公了,這一點孔明看得很明白。
孔明的理想是光復漢室,但這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希望有個賢明仁德的君主,去善待老百姓。
顯然劉備就是最符合他條件的人,在日後的相處中孔明也看到了,劉備即使是冒著被地方追殺的危險,也絕對不會丟下跟隨著自己的百姓。
君臣之間這些契合的地方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孔明決定跟隨他的重要原因。
這樣看來,孔明不去輔佐曹操的原因也顯而易見了,曹操雖然掌控著天子,但是卻是大家都明白的”挾制”,他並不想讓天子永遠做天子,他不過是讓他乖乖做個聽話的傀儡,成為一枚可以去控制天下的棋子而已。
這樣輕視漢室、輕視禮法的人,又怎麼可能為孔明所欣賞呢?
再者,曹操手中過得謀士已經非常多了,他愛惜人才打破了舊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即使是在品性上有問題的人,只要有能輔佐他的才華,也能夠得到他的賞識和重用。
孔明不願意輔佐他,可能也有不願意去趟渾水的原因。
至於不輔佐孫權,諸葛亮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
東吳看起來強大,但是所依附的人都有哪些?
不過是一些江東的大族,也就是豪門世族,對北方的問題很是猶豫,不是孔明所看得上的。
二來他的哥哥已經在吳國做官,他的才能是要勝過兄長的,為了避免兄弟尷尬,他也不願意去跑到東吳。
這樣一來,這個折騰了半天也沒折騰出什麼來,現在看上去有點沮喪,但是在追求上和自己有一些契合之處的劉玄德,就成了最佳的人選。
那麼孔明是怎麼答應出山的呢?
劉備足足去請了三次,這才情動了這位臥龍先生。
有人說,也許孔明是真的不願意出山呢?
孔明如果有不想出山的心志,那恐怕劉備請個八百回他也還是不願意。
若是劉備再不請他,恐怕他也有點忍不住了,就要主動跑去對方身邊轉一轉了。
他這樣做沒有別的目的,無非是擺擺樣子,打擊一下他身邊人的銳氣,要知道在諸葛亮輔佐劉備的初期,連關羽和張飛都對他不服氣,又何況是別人呢?
他若是給別人留下來難請的印象,別人倒可能會對他畏懼幾分。
有人覺得諸葛亮這是”擺譜”,但其實對他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再謙遜不過的君子,絕不是喜歡擺架子的人。
他肯幫劉備去打天下,肯為了劉備鞠躬盡瘁,除了因為當年那多次帶著誠意去茅廬請他的真情誼之外,更是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
不知道大家對諸葛亮輔佐劉備的初衷是怎麼看的呢,他為什麼會對劉備這樣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