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一任的開國皇帝,在建國之後,勢必都會來一次大清洗,而清洗的對象,往往就是針對曾經立下過大功的武將。
而朱元璋當初也不列外,他上任之後,殺了不少曾經的有功之臣。
不過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存在了,要知道朱元璋殺別人,還能說是避免他們對自己的江山產生威脅,但是他殺年老的李善長,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要知道當時李善長已經76歲的高齡,而且更是早早退休,手上並無任何一點權力,為何朱元璋最終還是要狠心除掉他呢?
其實,觀其這段歷史,李善長能稱得上是犯錯誤的點也就兩個。
其一就是,胡惟庸想造反的時候,曾經邀請過李善長一起幹,不過李善長卻沒有同意,甚至還百般勸說胡惟庸,說造反不僅會被殺頭,而且還會連累自己的家族。
隻不過胡惟庸並沒有聽從李善長的勸說,後來更是多次派人來對他進行勸說,不過李善長始終沒有同意。
不過在明史上卻怎麼記載,李善長雖然沒有同意胡惟庸的邀請,但是從內心上來說,還是非常心動的,而正是他的這份心思,成了後來朱元璋除掉他的一個重要理由。
其二,當初李善長明明得到胡惟庸通敵蒙古的信件,但是他卻沒有選擇上報,可以說這是他犯的第二個錯誤。
不過從結果上來說,李善長並沒有任何的造反行動,就算他知情不報,也罪不至死吧?
為何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將其除掉呢?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朱元璋之所以要『小題大做』,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
李善長雖然是老了,而且手裡也沒有能威脅到他的權力,但是李善長畢竟是曾經的最高官,他就是一個標志。
朱元璋想方設法的要查李善長,就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手段,來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他就是要告訴所有的大臣,但凡是對朝廷有二心之人,哪怕是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行動,只要你產生的不忠的想法,朝廷就會辦你。
比如說李善長當初動的造反的心思,雖然沒有化為實際的行動,但是只要有這個想法就不行,就會被砍頭。
所以說,朱元璋之所以沒有放過李善長,就是想要以此來敲打其他的大臣。
不得不說,在當初那個皇權為上的社會中,帝王的心思,實在是太過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