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過了烏江,能不能東山再起?他的邏輯思維決定了他的失敗。《網路歷史》

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懷念項羽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表達了對楚霸王項羽的敬佩和懷念。

歷史當然不能重來,但如果我們假設一下,項羽過了烏江,江東子弟也支持他,多年後楚霸王率軍卷土重來,是否真的未可知。

在筆者看來,結果是可知的,那就是項羽再次失敗,或者說他不改變思維方式一定會失敗。

原因聽我細說。

作為中國歷史第一猛將,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早已用勇猛英武的形象深入人心,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在政治上是個孩子,鬥不過老辣的劉邦。

這也造成了他手下將領如英佈韓信逃亡到劉邦集團的原因。

而最重要的是項羽的邏輯思維是貴族思維。

貴族思維決定了他在掌權之後要實行分封制,例如擊敗秦朝後大封天下,封三秦,封劉邦為漢王等等。

他的思維定勢還停留在東周,還是春秋戰國的思想。

而劉邦之前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幾乎處在最底層,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草根階層。

劉邦懂得打破常規,拋棄分封制。

假設項羽在楚漢戰爭中擊敗了劉邦,在他大封異性王後,還會有其他諸侯反。

東周延續下來的體制還是會被打破。

項羽的政治眼光不夠,隻是想恢復楚國的強盛。

他沒有看到的是自秦王掃六合開始,天下的大一統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楚霸王還夢想著做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一方霸主。

推翻秦朝後不想著整合軍隊,開元建國,而是大搞分封,像劉邦章邯這樣的戰敗者都能得到封地。

如果他有大一統的眼光,也不會有什麼楚漢爭霸。

項羽的思維方式較落後,最終被先進的社會生產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