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祥舉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後,朝廷征用其他的藩鎮,平叛戰亂,安祿山是被打下去了,其他藩鎮的勢力也是水漲船高,以至於大唐朝廷不能掌控他們,在安史之亂後,大唐一片灰暗,江山陷入衰退。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咋沒有迅速隕落呢?
1、 安史之亂,南方支援朝廷
安史之亂爆發後,北方的平民百姓被迫去了前線,老弱病殘留在家鄉,遇到北方叛軍,北方原本耕地經商的老百姓如同待宰羔羊,被北方叛軍肆意屠殺。
每次出征,年輕的男子都會與家人抱頭痛哭,整個長安城彌漫著被傷離別的氣氛,這個時候,無數的文人墨客已經悲傷斷腸,即便是杜甫、李商隱也無法運用自己手中的筆墨去書寫一個令人振奮的民間畫面了。
不到三年的時間,急沖沖的北部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大踏步地進攻了一個又一個的城池,有的時候,不到幾個月的功夫,相距500公裡的城池就被占領,還得不急政府軍的救援,就已經落入了敵寇手裡。
《安祿山的影視形象》
幾年的時間,北方以及中原地區的黎民百姓,每日都生活在提心吊膽的日子裡,因為,叛軍所到之地,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原本繁華盛世長安城中經過安史之亂,由原來兩百萬人口,在安史之亂後,隻剩不到10%。
當時唐朝的經濟中心本是在在黃河流域,因為安史之亂無情地摧毀,唐朝經濟一時間支離破碎,而南邊的地區,由於遠離戰亂,人口繁衍迅速,經濟發展良好。
浙江、湖南、江西、江蘇等南方各省的商業經濟都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好的復蘇與發展。
經過南方各地的軍事援助,以及資源補給之後,大唐才得以喘口氣,繼續運轉自己。
這一時期,南方的權貴也慢慢興起,不久之後,也開始了文化上的衣冠南渡,中國的重心開始南移。
在南方士族以及豪商的資助之下,大唐李氏家族才有了更多可以調用的人員、糧食以及各種物質,相應的大唐也將各種福利政策,向南方傾斜,甚至是官員的調任都在南方儲備人才中選拔。
2、 中晚唐皇帝,勵精圖治
公元805年,李純代理朝政。
當年的八月份,李純正式登基為帝,他奮發圖強,李純繼位後削弱藩鎮勢力, 中唐以後,盡管藩鎮需要借用朝廷名義封賞部署,公元814年,原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他兒子吳元濟選擇秘不發喪,朝廷派使者前去吊喪,吳元濟當即選擇舉兵反叛。
李純派遣宰相裴度和隨鄧節度使李愬進攻吳元濟,很快淮西動亂就被平定,吳元濟兵敗被殺。
之後節度使李師道也舉兵反叛,被李純大軍鎮壓。
經過多輪的鎮壓,唐朝的中央集權被顯著增強。
唐朝在李純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形成了元和中興之象。
好景不長,晚年的李純任用奸臣皇甫鎛,四處尋求方士煉丹,常常打殺宮中的宦官,後來,憲宗李純被宦官害死,享年四十三歲。
唐憲宗在位十五年,開啟了元和中興,但卻前明後暗,猶如曇花一現。
3、 各個藩鎮按兵不動
由於疆域過於廣闊,必須要有軍隊來戍邊,於是,李隆基就在全國劃分了10大藩鎮,任命節度使來管理軍隊,後來,節度使慢慢地成為一方諸侯,掌管所屬駐地的經濟、稅收、軍事、人事權。
安史之亂之後,各個藩鎮沒有造反。
畢竟,當個節度使,享受土皇帝的待遇,這也是一種很高的享受。
西北藩鎮不敢輕易造反, 藩鎮表面都是聽命於朝廷的。
藩鎮之間,心也不齊,他們都是手握重兵的人,之間相互猜忌,一個藩鎮造反,朝廷就會派其他藩鎮平叛。
一個藩鎮勢力,很難抵抗住全國藩鎮的持續打擊與攻打。
4、中央禁衛軍『神策軍』,藩鎮心生尊敬
神策軍,原本是西北戍邊的一支小部隊,不足3000人。
安史之亂後,神策軍被皇帝加急命令,800裡加急,調入中原參與平叛,後來神策軍被中央軍隊控制,成為朝廷禁衛軍,負責大唐王朝長安城和宮廷的護衛,禁衛軍福利待遇比較好,提升速度又快,周圍的人陸陸續續都選到禁衛軍之中。
禁衛軍人數也開始增長,最高達到12萬人之上。
安史之亂之前,朝廷沒有禁衛軍,安史之亂後,皇帝開始自己掌握軍隊。
中晚唐時期,在對藩鎮的平叛中,神策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直到黃巢起義後,神策軍的將士們被消耗殆盡。
黃巢趁機攻入長安,把唐僖宗給攆跑了,大唐再次依靠藩鎮,導致了藩鎮勢力做大做強,終於在907年,節度使朱溫終結了大唐。
【作者簡介】孔祥舉,民間英雄故事創作人,民間抗日英雄故事講述人,泰安作協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