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館街38號的商船會館/作者:邵明。《網路歷史》

——商船會館與沙船的關系。

清·秦榮光詩:

慣駕沙船走北洋,船頭四望白茫茫;

得歸幸慶團圓會,天後城隍遍爇香。

秦榮光是秦觀的後人,清前移居上海。

這首詩的解釋——是說船工們每次駕船出海時,一定先要到上海縣城內的天後宮或城隍廟燒香跪拜,祈求平安回家,與親人團聚。

滿滿的思鄉情緒沉浸於詩中,讀來使人由心底裡產生感慨之情!

沙船已有千年歷史,上海是沙船的發祥地,而沙船得名來自崇明,明《籌海圖編》中,對崇明沙船『便於北洋而不便於南洋』等特點有詳細記錄。

清乾隆《崇明縣志》中有記載:『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倉、松江、通州、海門皆有』還有一種說法,早期上海航運中,由於空載時船身露出水面太多,容易翻船,於是就就地取沙裝在艙底,叫作『壓艙』,船進上海後再將沙卸掉,因而被叫作『沙船』。

我原以為,沙船是運沙石而得名,其實不然,沙船是一種船型的名稱。

在中國近代輪船業誕生前的近千年裡,沙船起源於江南,是中國四大古船之一。

沙船因其方頭、方尾、船底平坦、吃水淺、重心低,具有寬、大、扁、淺的特點,這種船型受潮水、風浪影響較小,還不易擱淺,可以在沙質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

與沙船齊名的還有福建的『福船』、廣東的『廣船』和浙江的『鳥船』,它們均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船』。

1990年上海公佈的『上海市徽圖案』,就是由沙船、白玉蘭花和螺旋槳三個文化元素組成:圖案上沙船居中代表上海港,白玉蘭是上海市花,螺旋槳寓意上海發展。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商船會館,隻憑綠地集團一家之力,顯然是不夠重視,愧對上海這座以港興市的城市。

千年歷史看北京,百年歷史看上海,上海的歷史離不開黃浦江上的沙船。

據《皇朝經世文編》記載,當時一位船主大約擁有沙船40至50艘,聚於上海的沙船總數達到3500餘艘,十六鋪至董家渡一帶桅帆林立,店鋪櫛比,百業興旺,各地商人和手工業者紛至沓來。

為『敦鄉誼、輯同幫』,建立在同鄉、同業基礎上的會館、公所應運而生,為了協調同業之間的關系,排除糾紛,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商船會館誕生。

會館街就是老南市區諸多以『會館』命名的街道之一,它北起賴義碼頭街,南至多稼路,長度也就280米,因商船會館而聲名鵲起。

綠地集團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會館街38號,也是歷經滄桑。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發微信給我講:『我們以前的廠就在會館街38號,我們就在廟《他把會館當寺廟了》裡上班,地上鋪的都是有花紋額地磚現在肯定沒有了,後來工廠動遷到閘北汶水路去了』。

我問他原來的廠名叫什麼?

迪個同學講:『先叫紅花生產合作社,二年後改為上海玩具六廠』它的命運與董家渡路上的天主教堂有點相同,我把它稱為命運共同體。

上海的老城鄉南市區最有名的有三山會館、四明公所、湖南會館、江西會館、漳泉會館、浙寧會館等三十餘家,會館街38號因商船會館而名揚四海。

如今我不知道,這三十餘家會館是否都像商船會館一樣的得到了重建。

商船會館算是幸運的,遇上了綠地集團,然而綠地集團已盡力做到了建新如故。

建新如故是不錯,可給我的感覺隻是恢復了它的軀殼,沒有靈魂。

沙船與漕運的關系;沙船人的繼承與發展史;商船會館與輪船招商局的關系;黃浦江上沙船怎樣演變成現代航運,歷史的斷層怎樣來修復?

看來要真正修復商船會館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