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重振士氣的大勝,再次彰顯這支隊伍不怕死的氣概。《網路歷史》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

1937年9月24日夜,大雨滂沱。

八路軍第115師官兵靜靜潛伏在泥濘的山間,全師主力佈置在平型關東北至東河南鎮間的山地邊緣。

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硬仗。

戰鬥25日清晨打響。

日軍進入伏擊圈後,早已埋伏好的八路軍第115師各部同時開火,步槍、機槍、手榴彈、迫擊炮的火力傾瀉而下。

▲平型關戰鬥中,一一五師某部的機槍陣地。

新華社圖片

最激烈的白刃格鬥在2、3營陣地上展開。

2營5連連長曾賢生,指揮全連戰士先用手榴彈炸翻了擋在日軍前方的十餘輛汽車,然後帶領20名大刀隊員沖入敵群,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

曾賢生一人刺死了十幾個敵人,自己也身負重傷,當敵人向他逼近並將其團團包圍時,他拉響了僅剩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在爭奪老爺廟高地時,686團副團長楊勇帶領戰士們,向數百名日軍猛烈進攻。

日軍拼命反擊,數架飛機在空中助戰,戰鬥十分慘烈,140餘人的3營9連官兵大部分犧牲,老爺廟高地終於被八路軍牢牢控制。

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排長犧牲了班長頂替,班長犧牲了戰士接替指揮。

最終,八路軍將進入平型關喬溝一線1000餘名日軍全部殲滅,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

25日晚,東京廣播電臺播出了一條爆炸性新聞:『皇軍最老的王牌第5師團在山西北部山嶽地帶遭中國軍隊突然襲擊,一名高級軍官陣亡』在侵華日軍內部,在東京軍界、政界和新聞界,這條新聞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與此同時,中國舉國歡騰,共慶此次八路軍出師抗日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6日朱德、彭德懷關於115師平型關大捷的電報。

事實上,僅從殲敵數量上看,平型關大捷並不突出,但它卻至關重要。

在此之前,中國軍隊在戰場上正面臨著節節敗退——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隨即北平、天津淪陷,整個華北地區陷入全面危機;8月13日,日軍投入重兵進攻上海,企圖快速滅亡中國;8月15日,日機對南京展開大轟炸……

生死存亡之際,中國急需一場大勝來重振士氣。

平型關大捷正是這至暗時刻的曙光。

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軍隊抵抗的決心,同時更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然而,平型關大捷的作用有多關鍵,勝利的取得就有多艱難,背後是無數戰士的犧牲和付出。

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裡,一塊展板上陳列著一組數據:馬匹——日本:5849匹,中國:0;坦克——日本:24輛,中國:0;車輛——日本:262輛,中國:0。

這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一張以師為單位的中日兩國兵力裝備對比表。

這些方塊字、阿拉伯數字靜靜地躺在展板上,卻有著翻江倒海的力量,沖擊著觀看它們的讀者,甚至充斥著濃濃的血腥味。

平型關,明朝內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

在這古長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用血肉築起中華民族新的長城。

時任第115師副師長聶榮臻在回憶錄中寫道:『戰鬥中,將士們勇敢頑強、不怕犧牲。

這種英勇無比、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不隻是平型關戰役,在人民軍隊的戰鬥史上,無數次面對的都是人數、裝備遠勝於自己的敵人,但我們依然能一次次奪取勝利。

湘江戰役中,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身陷重圍、重傷被俘,在被押送途中,他撕開繃帶,強忍劇痛用手絞斷自己的腸子,寧死不屈;抗日戰場上,楊靖宇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與大量日寇周旋,犧牲時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抗美援朝戰爭中,穿著單衣在零下30多攝氏度嚴寒中戰鬥的志願軍戰士劉石安,面對潛伏中被凍死的一個個戰友含淚說:『為祖國犧牲最幸福』……

為什麼人民軍隊不怕死?

美國人大衛·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裡是這樣寫的:毛澤東的軍隊正因為有信仰,他的軍隊就具有強大的力量。

是的,人民子弟兵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大家的犧牲都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很多時候與敵作戰面臨的不是狹路而是絕路,但是他們都選擇了一往無前、義無反顧、血戰到底。

那年抗日出征誓師大會上,八路軍振臂高呼的誓言道出了這支鋼鐵隊伍的堅定信念——『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隻有抗戰到底』

當然,不怕犧牲不止於烽火硝煙充斥的戰場。

而今和平年代,人民軍隊不怕犧牲的精神底色和英雄品格依然熠熠生輝。

地動山搖之時,他們排除一切艱難險阻沖向災難現場,用生命劈開救援通道;洪水洶湧之際,他們以血肉之軀築成『迷彩大堤』,屹立起最堅實的屏障;疫情來襲之時,他們星夜馳援,許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誓死不退』的鏗鏘誓言……

有這樣的精神在,我們的人民軍隊還有什麼強敵不能戰勝,還有什麼奇跡不能創造?

只要始終堅守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精神,就一定能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好地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在新的征程上,創造出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

《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