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紹興的南宋皇陵『宋六陵』,葬著一個傳奇的女人——曾被北宋皇室遺棄,又一手開啟了南宋王朝的孟皇後。
1131年,59歲的她在紹興臥龍山行宮崩逝,葬於紹興會稽山餘脈的富盛寶山下一片谷地,後人稱之為『宋六陵』。
七年後的1138年,南宋王朝正式定都臨安《今杭州》。
在其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先後有7位宋代皇帝《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宋度宗》和7位皇後下葬於宋六陵。
這座龐大的皇家陵園,營建歷史前後達144年,基本貫穿了整個南宋王朝。
目前,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正在舉行一場《國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
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了解一下這個傳奇皇後。
孟子後世,嫁入皇室
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洺州《約在今河北永年》一戶大宅子裡,誕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孩,父母給她起名孟相,字媚韻。
《關於孟皇後的本名,在歷史文獻中其實並未提及,但在諸暨市『南孟故裡』孟廟中提到了》。
宋代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和現代類似,兒子和女兒都要送進私塾學習。
從小,孟氏就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學、一起習武,心中向往著像花木蘭一樣保家衛國。
孟家少女天資聰慧,在私塾中深受夫子喜愛,很快就超過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聰明多才之外,孟氏還有一個良好的家世——她是孟子第46世孫,她的爺爺是眉州防禦使兼馬軍都虞侯孟元。
孟元酷愛讀書,這方面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孫女。
身為名將之後,這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將來註定不會嫁得平凡,但誰也沒有想到,她可以成為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16歲時,孟氏跟一百多位名門女子一起,被征召入宮。
經過層層選拔和考核培訓,終於,在20歲那年,她嫁給了北宋第七位皇帝,17歲的宋哲宗趙煦,成為其第一任皇後。
『宮鬥』的犧牲者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
但故事並沒有往浪漫愛情的走向發展,因為選中她的,並不是宋哲宗本人,而是他的奶奶、垂簾聽政多年的高太後。
《大宋名後》中記載,高太後曾贊賞孟皇後:『當是亞聖後代,難怪如此文質彬彬,溫柔儒雅』
這位高太後可不得了,她是趙煦祖父宋英宗的皇後,為人剛強有決斷,被稱為『女中堯舜』。
在強勢祖母的陰影下,年少的哲宗內心充滿了壓抑和鬱悶,對她安排來的皇後,自然也是愛不起來。
而孟皇後自己,內心也向往著大漠塞外,自由策馬,對這位長在宮中,視野隻是四角天空的男子也沒有共鳴。
『包辦婚姻』一年後,高太後去世,隻生了一位公主沒能生出皇子來的孟皇後,在後宮的安穩日子也到了頭。
這個時候,宋哲宗在後宮中找到了自己的最愛,開始專寵容貌俏麗的宮女劉清菁,徹底冷落了皇後。
後宮裡,誰不想飛上枝頭變鳳凰?
於是,心機頗深的劉美人開始不惜一切手段謀害孟皇後。
機會終於來了,1096年,孟皇後的女兒福慶公主突然夭折,劉氏借孟皇後給公主做法事的機會,派人向哲宗告狀,說皇後在宮中行厭勝之術《古代的一種巫術,通過詛咒制服人或物,比如民間所謂的紮小人》,企圖謀害皇上。
哲宗一聽大怒,立刻下旨廢了孟皇後。
於是,23歲的孟皇後被迫住進了寂寞荒涼的瑤華宮,成為一名道姑。
三十年冷宮歲月
喪女之痛加上廢後雙重打擊,此時的孟皇後已經心力交瘁。
瑤華宮雖在宮內,名為宮,實際上也隻是幾間簡陋的破屋,圍成一處小院,荒草叢生,等同於一座『冷宮』,沒有皇帝的允許,她不能與外界接觸。
在冷宮裡,孟皇後日夜思念著不幸夭折的女兒,外面不時有皇家消息傳來:劉美人被進位為賢妃,不久生了一個兒子,又成為了新任皇後。
再然後,新皇後的兒子也死了。
又過了4年,一個驚人消息傳來,哲宗駕崩了,年僅25歲。
政局的變化,連同著孟皇後的命運也改變了。
宋哲宗同父異母的弟弟宋徽宗即位後,把嫂子孟氏召回宮中,復立為元祐皇後。
當年孟皇後被廢,就曾引起軒然大波,朝中大臣、坊間百姓都不相信孟皇後的罪名,此時復立歸來,在後宮中,又是一場大戲——徽宗的王皇後,哲宗的劉皇後,再加上孟皇後,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後。
這一次,孟皇後同樣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短短一年時間,她再次成為犧牲品,被發配回到瑤華宮,繼續做了道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漫長的幽閉生活持續了近三十年,外面的一切都與她無關。
孟皇後就在冷宮裡一直等到了50多歲,才又被這個世界想起。
因禍得福當太後
1127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
宋徽宗、宋欽宗及皇室成員都被金兵擄走,整個的北宋王朝風雨飄搖。
孟皇後因為不在皇室名冊中,又正巧瑤華宮起火,她搬到了宮外侄兒家中暫住,躲過一劫。
金兵撤退後,開封城留下了張邦昌為首的傀儡政府。
張邦昌自忖沒有號召力,在眾人一致要求趙宋皇室的人出來主事的呼聲中,有人就提議,不如讓還留在京城的廢後孟氏回來主持大局,於是,張邦昌請回孟氏,冊其為『宋太後』,請她垂簾聽政。
從這裡開始,要改口叫她孟太後了。
事實證明,當初高太後選人的眼光確實沒錯,面對國破家亡,孟太後顯示出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不但沒有對帶給她大半生委屈和傷害的宋室王朝反目相向,反而毅然決然地在兵荒馬亂中開始收拾爛攤子,並且當機立斷,要尋找宋室遺孤,以期光復。
孟太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派自己的心腹侄兒找到了皇室幸存者——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並親寫書信勸其稱帝。
邀請趙構當皇帝
張邦昌也想過請回趙構的,但當時趙構不敢貿然前去,怕張邦昌有代宋自立的野心,是個陷阱。
孟太後的邀請不一樣,此時政事都需要取得太後命令才能決定,她還寫了一封歷史上很有名的信《致元帥康王勸進書》。
她在信中表示:『國家已經到了危亡時刻,我作為大宋王朝的媳婦,不敢袖手旁觀,你是太上皇的兒子,皇上的親弟弟,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更加應該挺身而出,同金兵抗爭到底。
現在國家急需一位統一的領導者,你是最合適的人選』
1127年,21歲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成為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
在宋高宗登基當天,孟太後就撤簾還政。
登基次日,宋高宗感恩這位『母妃』,立即冊封她為元祐太後,稱孟太後有安定社稷的大功,命令國史院把她的功績記錄下來,並昭示天下百姓。
這時候,尚書省有人提出,孟太後的祖父是孟元,應該在她的稱呼中避『元』字諱,因此又改元祐太後為隆祐太後。
南宋朝廷剛穩定了沒兩年,已經身居後宮頤養天年、不再參與政事的孟太後,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因為一場兵變。
1129年,建炎三年春天,面對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從南京一路狂奔到杭州,倉促中,以鳳凰山的舊州治《北宋杭州治所》為行在所。
當時,扈從統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發動兵變,脅迫高宗將皇位禪讓於三歲的太子,並請孟太後再度垂簾聽政。
叛軍兵臨城下,把高宗困在了鼓樓上,雙方談判不成。
這時候,56歲的孟太後離開鳳凰山皇宮,坐在竹椅上,被宮人抬到了叛軍面前。
她表面敷衍叛將,暗中調兵遣將。
她召見大將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讓韓將軍盡快帶兵勤王。
平叛後,宋高宗復位,孟太後再次撤簾。
她又一次保護了宋高宗,挽救了南宋王朝。
59歲時在紹興去世
內亂是平息了,但金兵又繼續追來,宋高宗、孟太後不得不顛沛流離、亡命天涯。
這次,他們兵分兩路,高宗往沿海跑。
孟太後則帶著祖宗牌位逃往西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她帶著祖宗牌位還有一個重要意圖,萬一高宗被金兵追上了,她還可以指定新的繼承人。
後來,隨著政局改變,南宋政權逐漸穩定,宋高宗南遷至越州,改年號為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
剛穩定下來,宋高宗立即就派人去接回孟太後。
但太後畢竟年紀大了,再加上一路顛簸,實在是經不起折騰,還不到一年時間,她就在紹興臥龍山行宮崩逝,那一年是1131年,孟太後59歲。
作為一個開啟南宋朝廷的『主心骨』人物,要將她安葬在哪裡?
自然成為一件頭等大事。
高宗視孟太後如生母,據史料記載,趙構下詔曰:『朕以繼體之重,當從重服,凡喪祭用母後臨朝禮』
當時局勢不穩,戰事吃緊。
孟太後有遺誥,『斂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寶貝,權宜就近擇地攢殯,候軍事寧息,歸葬園陵。
所制梓宮,取周吾身,勿拘舊制,以為它日遷奉之便』。
意思是一切從簡,不要拘泥舊制,就近找個地方安放她的靈柩就行,等軍事平息了,還是要安葬回北宋皇陵的。
第一個入葬『宋六陵』的人
在為孟太後選擇墓葬地址時,南宋朝廷的禮官們看中了紹興會稽山餘脈的富盛寶山下一片谷地,認為這裡東南高、西北低,與北宋帝陵地址相似。
這裡被視為臨時的安息之所,期望著有朝一日可以魂歸河南鞏縣的祖陵,故將此山命名為『攢(cuán)宮山』。
『攢』有『暫時安置』的意思,『攢宮』指古代帝、後靈柩暫殯的地方。
就像臨安被視為臨時都城一樣。
孟太後下葬的地方,就是後世所稱的宋六陵。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六陵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暉達說,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還無法確定,禮官們當時究竟是站在哪座山上,看中了這片谷地。
但這是宋高宗向世人宣告的一個信號,表達了他收復中原的政治願望和決心。
『皇陵是體現國家最高等級的喪葬制度,當時以什麼方式呈現從北宋傳承的文化和傳統,讓皇陵連貫著政治意識,這是個重大問題』
《南宋帝陵攢宮的形制佈局》提到,宋六陵這塊地方『形勢高大,林木鬱茂,土色黃潤,一帶王氣秀聚……庶幾山岡順於國音,風水便於地理』。
除了是風水寶地外,李暉達認為,會選擇這裡,和當時的交通也可能有一定關系,這裡連通浙東運河,河道能直接抵達這裡,運輸比較方便。
《都市快報 記者 餘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