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南北對峙,為何總是北方政權獲勝?《網路歷史》

歷史上的南北對峙,為何總是北方政權獲勝?

有些人說是因為北方人強壯能打,但縱觀歷史,廣西狼兵、四川川軍、湖南湘軍,哪一個不是威震四方的存在?

所以並不是南方人不能打,弱的是那時的南方政權和不可抗力。

廣西狼兵

01

一談到南北方,我們腦中往往會浮現出這個畫面。

個人認為北方並沒有這麼大,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自成一體,所謂的北方實際上隻有黃淮海平原和關中地區

而在歷史上,南方真正發展的隻有巴蜀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其他地方的開發力度極差。

北方打敗南方的經典戰役有秦滅楚、西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南宋、清滅南明,不過朱元璋是個例外,但總體來說,南征的勝率要遠大於北伐。

仔細分析這些戰爭,會發現北方滅南方就兩個方案:一是先攻占四川然後順流而下,逐個擊破;二是大軍兵分數路,取四川攻江浙,所以南北方戰役其實就是南方的一塊區域和整個北方對抗。

這個是地理因素決定的,一方面南方兩大區域山川相隔,距離較遠,難以互相支援,本身實力就被削弱一大截。

另一方面,南方的防線是一條一千公裡的橫線,而北方的防線卻是一條一千多公裡的縱線,南征可以分兵多路,一點攻破全線崩潰,而北伐卻像通關打怪,一關更比一關難,難度系數根本不在一個檔次,這是北方政權獲勝的第一個因素

西晉滅吳

北伐

02

看這張圖,第二個北方完勝南方的因素就很明顯了。

第三個因素是糧草

古代戰爭,糧草的重要性從很多兵法中就能感受到,比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北方氣候寒冷,農作物生長周期長,碰到戰爭堅壁清野,南征部隊必須自帶糧草,但一路多是山脈,對後勤運輸的要求非常高。

而北方只要能固守,這場仗基本就贏了一半,像諸葛亮、陸遜、祖逖這種奇才,都被糧草耗死。

反觀南征,後勤運輸簡單很多,且南方氣候溫和,魚米之鄉物產豐富,攻下城池可以很快進行補給。

第四個因素是戰馬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優勢非常明顯,但當時盛產良馬的地方都在北方,尤其是河西走廊的汗血寶馬和河套地區的河曲馬,爆發力和耐力都很強,非常適合軍用。

反觀南方,馬匹不僅個子矮,力量也有限,幹活確實是好手,但不適合做軍馬。

韓世忠曾得到一匹1.7米的戰馬,見到後連連稱奇,感覺此馬非凡品,便敬獻給了宋高宗,可見南方的馬種情況。

沒有優質的戰馬,南方即使抵禦成功,卻無法消滅北方的有生力量,戰鬥時只要失誤一次,基本就會涼涼。

03

第五個因素是民風

提起南方便會想到才子佳人,但南方人並非天生羸弱,無奈生活環境實在太好了。

那時的統治者又得過且過,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會動用武力,畢竟打打殺殺太麻煩了,在這種自上而下的消極影響下,百姓很難決死一戰。

反觀北方,人口本來就多,物產資源又不豐富,不強硬可能都無法生存,加之遊牧民族的影響,彪形大漢遍地都是,良馬配狠人,南方人確實敵不過。

但南方人骨子裡的血性從未磨平,把他們逼到絕境,百萬川軍寧可戰死決不後退,廣西狼兵依舊威猛難有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