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利努姆之戰:4萬法蘭克軍覆沒,國王佈提林陣亡。《網路歷史》

554年,卡西利努姆之戰,4萬法蘭克士兵覆沒,國王佈提林陣亡沙場,隻有5個士兵逃離戰場。

此戰,納爾西斯使用騎兵發起突襲,以極小的傷亡,全殲法蘭克聯軍,收復意大利。

取代貝利撒留出征以來,納爾西斯連戰連勝,在意大利打開了局面。

552年,塔吉那之戰,納爾西斯以2萬兵馬迎戰3萬東哥特士兵,將其全殲;東哥特國王托提拉、亞特陣亡。

納爾西斯,拜占庭《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親信,他是一位宦官,更是一位名將。

史上宦官出身的名將,明朝有鄭和、拜占庭有納爾西斯。

滅了東哥特王國,並非就能收復意大利,拿回祖宗的基業。

此時,法蘭克人在墨洛溫王朝的帶領下,走向了強盛;國王佈提林雄才大略,想要跟拜占庭角逐,攻取意大利。

納爾西斯與托提拉決戰時,佈提林率4萬兵馬進入意大利,號稱10萬,支援東哥特王朝,卻並未參與戰鬥,而是坐視觀望。

塔吉那之戰後,納爾西斯乘勝進軍,與佈提林在卡西利努姆對決。

此時,羅馬的士兵並不多,才一萬五千人,不到法蘭克人的一半。

法蘭克人以重甲步兵為主,裝備有鎖子甲、魚鱗甲、盾牌,作為防禦武器。

標槍、長矛、飛斧,則是進攻性武器;斧可以穿破羅馬騎兵的盔甲,威力很大。

拜占庭的士兵,羅馬本部才八千多人,步兵、騎兵對半。

羅馬的優勢,是擁有一支重甲騎兵,以及匈奴雇傭軍,他們善於射箭,格鬥技巧也很強。

平原上決戰,佈提林以『三角形』方陣迎戰羅馬軍團。

納爾西斯佈陣靈活,步兵位於中路,後面是弓弩手;兩側部署騎兵,以匈奴騎兵在前;羅馬重甲騎兵作為預備隊,隨時參與戰鬥。

佈提林親自指揮,位於『三角形』方陣的前面,殺向羅馬軍團。

法蘭克的重裝步兵步伐整齊,緩慢推進,絲毫不亂,納爾西斯沒有輕易出擊。

來到投擲標槍、飛斧的范圍內,法蘭克人集體投擲兵器,如同流星雨般撲向羅馬軍團的中路。

羅馬步兵以弓箭還擊,猛射法蘭克人,雙方相互對射。

法蘭克人以盾牌掩護,密不透風,形成一堵墻,擋住了羅馬的箭雨。

羅馬步兵缺少防護,木制盾牌也擋不住對方的標槍、飛斧,陣腳開始松動。

羅馬的步兵、弓弩兵後撤,他們神情慌張,處於崩潰邊緣。

但是,位於弓弩手兩側的重甲步兵殺出來,擋住了法蘭克人的腳步,制止了潰敗。

中路戰鬥陷入膠著,納爾西斯出兵騎兵參戰,從兩側沖殺而來。

但是,納爾西斯很精明,並沒有讓騎兵直接沖擊步兵方陣,用戰馬去沖撞盾牌。

羅馬騎兵、匈奴騎兵中途停下,在法蘭克人標槍、飛斧的射程范圍之外,朝著四面分散。

接著,羅馬騎兵、匈奴騎兵使用弓箭齊射,掠陣而過,不斷尋找對方的薄弱點。

長期與薩珊波斯交戰,拜占庭學會了制造重型箭鏃,能夠擊穿對手的鎧甲。

羅馬騎兵憑借這些箭鏃,以及機動靈活的優勢,接連向法蘭克人發起進攻。

佈提林不敢輕舉妄動,他下令步兵緊緊靠攏,使用盾牌掩護,盡可能地保護自己安全。

一旦羅馬的箭鏃耗盡,步兵繼續推進,則勝券在握,佈提林是這麼想的。

打消耗戰,納爾西斯壓根就不怕,因為羅馬的海軍將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來,納爾西斯的箭鏃足夠使用。

交戰持續一個下午,羅馬的箭鏃尚存,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佈提林熬不住了,炎熱的夏季,步兵身披鎧甲,『盾牌墻』密不透風,法蘭克人的銳氣被消磨殆盡,陣腳開始松動,部分士兵開始潰逃。

乘此機會,納爾西斯出動重甲騎兵參戰,從背後沖殺而來,法蘭克人的步兵方陣頓時崩潰,掩護兩側的騎兵也各自奪路而逃。

步兵、弓弩兵、重甲騎兵、輕騎兵一起上陣,法蘭克人如同甕中之鱉,成為待宰羔羊。

戰局一邊倒,法蘭克人潰不成軍,佈提林手持短劍,奮戰突圍,陣亡沙場。

國王陣亡,法蘭克人崩潰了,在羅馬軍團的分割包圍中,全軍覆沒,隻有5人逃離戰場。

羅馬軍團損失很少,傷亡不到兩千,可謂是大獲全勝。

卡西利努姆之戰,納爾西斯以少勝多,全殲4萬法蘭克士兵,贏得相當精彩。

納爾西斯的戰場指揮藝術,爐火純青,驚人驚嘆。

納爾西斯能打,法蘭克人不敢輕易招惹拜占庭,查士丁尼收復了意大利,拿回了羅馬祖先的基業,不愧是『千古一帝』。

同一時期,東魏的高歡、西魏的宇文泰、南朝的陳武帝,也都是高手,與查士丁尼並列。

參考書目:《羅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