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得失往往與國家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齊桓公得到了管仲就稱霸了戰國;秦昭王得到了范雎,最終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楚霸王項羽,沒有重視到韓信的作用,最終戰敗於垓下。
可見人才的重要性。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率領軍隊進攻寧國。
寧國守將楊仲英、張文貴急忙召見朱亮祖,商議對策。
朱亮祖是六安人,起初聚集鄉民起義,以勇猛著稱,元朝招降了他,任命他為義兵元帥。
朱元璋攻取太平時,朱亮祖投奔了朱元璋,但因性情暴躁,與朱元璋諸將產生了矛盾,不為眾將所容,所以又叛歸元軍。
此時見徐達來攻城,正可報過去被羞辱的仇恨,就立即抖數精神主動迎戰。
徐達、常遇春來到寧國城下,正在安營紮寨,卻見朱亮祖大開城門,率軍殺到。
朱亮祖奮勇殺敵,如入無人之境,一時間所向披靡,一時間所向披靡,徐達的軍隊正在忙亂中被敵軍突擊,馬上出現了退敗的態勢。
常遇春一見大怒,拍馬迎住朱亮祖。
二人大戰了數十回合,朱亮祖虛晃一槍,策馬就走。
常遇春不知有詐,拍馬追趕,被朱亮祖回馬槍刺中左腿。
常遇春忍痛敗走,朱亮祖乘勢追趕。
徐達手下大將趙德勝、郭英截住朱亮祖,三人又戰到一處。
戰了沒有幾個回合,張文貴率兵從城中殺出,接應朱亮祖,徐達擔心諸將有閃失,急忙鳴金收兵。
朱亮祖乘機追殺,徐達傷亡了不少人馬。
此後,兩人又連戰了數日,徐達用盡辦法卻仍然無法取勝,無奈隻好派人去稟報朱元璋。
朱元璋得到報告,親自率領大軍,日夜兼程,來到寧國。
朱元璋十分了解朱亮祖,十分愛惜這樣智勇兼備的勇將,不願在陣前擒殺,就想活捉之後招降。
所以說:『朱亮祖驍勇,隻可智取,不可力戰。
看我明日擒他』
第二天,朱元璋升帳點將,召吳楨、耿炳文等四將來到面前,密授計謀,跟隨自己出征,又命令唐勝宗、陸仲亨兩員步將率領步兵千人,也授以密計,先行一步。
分派完任務,朱元璋並不出營,等到朱亮祖率軍出城,才率軍出擊。
兩軍排好陣勢,吳楨縱馬躍出,與朱亮祖戰到一起。
戰了數十回合,吳楨催馬退回陣中。
朱元璋陣中接著又有第二、第三員戰將,輪番上陣迎戰朱亮祖。
等到耿炳文出戰時,朱亮祖再也耐不住性子,挺槍沖入朱元璋陣內,來殺朱元璋。
朱元璋率眾人倒退。
朱亮祖憤怒之下也不思量,猛追數裡,卻突然被朱元璋身邊的四員大將回身圍在當中。
朱亮祖以一抵四,漸漸感到氣力不支,就奮勇沖出包圍,想要退回城中。
眼看要到城邊,突然閃出唐勝宗、陸仲亨眾人,手持短刀,不與朱亮祖相鬥,而是盡向朱亮祖的坐騎蹄腳上招呼。
朱亮祖還未有所反應,座下馬就被砍斷雙足,連人帶馬倒在地上。
眾人乘勢一擁而上,將朱亮祖捆了個結實,哄抬而去。
接著朱亮祖的士卒見主將被擒,頓時慌亂不堪,被朱元璋殺得大敗而歸。
朱元璋也趁機不攻城,而是立即收兵回營,命令帶朱亮祖進帳。
朱元璋見到朱亮祖,笑著說:『你降我又背叛我,現在被我捉住,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朱亮祖卻大聲說:『你如果不殺我,我就為你效力,否則就死,何必多言!』
於是朱元璋親自給朱亮祖松綁。
朱亮祖低頭叩謝,歸順了朱元璋。
寧城守將楊仲英見朱亮祖被朱元璋擒獲,知道寧國城已守不住,第二天就打開城門投降了。
張文貴守志不屈,先殺了自己妻子兒女,然後自殺而死。
朱元璋占據了寧國城。
朱亮祖確實稱得起是一位大將,就連徐達這樣極富智謀的將帥,常遇春這樣武藝高強的戰將也不能把他擒獲。
所以朱元璋十分愛惜這樣的人才,盡力將其招納在自己的麾下,之後,朱亮祖也確實不負眾望,在對陳友諒和元軍的戰役中接連克敵制勝,為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霸業,立下了不杇功勛。
對於人才的渴求是歷代勵精圖治的君主所共同向往的,但是希望有千
裡馬樣的人才出現,也要有伯樂一樣的眼光,才能甄別出哪些是堪為一用的人才。
附:
朱亮祖《?
-1380年》,廬州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人。
明朝開國將領。
早年效力於元朝,屢敗朱元璋。
兵敗歸降後,參與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夏政權的戰役,平定兩廣地區。
洪武三年《1370年》,賜『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冊封永嘉侯,出鎮北平,祭祀南海。
鎮守廣東期間,勾結當地豪強,為非作歹,誘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勾結宰相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坐罪賜死,削除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