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以上內容節選自《隆中對》,這就是當時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預測,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預測了三國尤其是蜀漢的未來,是什麼?
為什麼?
怎麼做?
從此,劉備有了一份戰略兼戰術性指導方針,道路曲折的劉皇叔一下子前途就光明起來。
《隆中對》的提出時間大約是207年年底至208年年初,當時諸葛亮隻有二十七歲,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年青的諸葛亮是怎麼做到的呢?
01,讀萬卷書。
諸葛亮的老家在瑯琊郡,他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父親也擔任過郡丞的官職,雖然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但有叔叔諸葛玄撫養成人。
瑯琊諸葛氏是名門望族,孩子們勢必要接受很好的教育,書想讀多少有多少,不讀都不行,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名門望族的延續,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他這一輩人,大哥諸葛瑾、族弟諸葛誕也都很有成就。
02, 行萬裡路。
因為是叔叔帶著,叔叔要去外地做官也必須跟著。
『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從瑯琊到豫章,從山東青島到江西南昌的距離不遠嗎?
但那個時候最快的方式也隻能是騎馬,跟著吧,一路了解各地風土人情挺有意思,到了豫章,情況有變,還要轉道去荊州,最後竟然落腳到了襄陽。
諸葛亮這一路走來了解了國家的基本情況。
03, 閱人無數。
因為北方戰亂,很多人避難荊州,其中不乏官宦和才子。
諸葛亮接觸的人不少,還和志同道合的人結成了朋友,如潁川徐元直、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等,朋友在精不在多,徐元直來自潁川,那裡可是士家大族的聚集地,而崔州平呢?
他父親是原太尉崔烈,他哥哥是討伐過董卓的崔均,孟公威才華橫溢,後來在魏國做到涼州刺史,征東將軍。
這些朋友給諸葛亮帶來了信息,通過思想的碰撞,諸葛亮成長了許多。
04,名師指路。
諸葛亮的第一個名師是叔叔諸葛玄,被舉薦為豫章太守,證明人家有地市級幹部的水平,和袁術、劉表的私交不錯,證明這些人承認和諸葛玄是一個階層,有這樣的叔叔帶著,諸葛亮天天耳濡目染當然進步很快。
諸葛亮的第二個名師是嶽父黃承彥,黃承彥是荊州名士,和劉表是連襟,屬於荊州上流社會圈層,黃承彥對於這個女婿必然毫無保留青囊相贈,而且會不時的帶著諸葛亮出席一些重要場合。
荊襄的另一個名士龐德公,潁川名士司馬德操都算諸葛亮的名師,兩個人時常教導並非常欣賞諸葛亮這個年青人,龐德公給諸葛亮取雅號『臥龍』,司馬德操把『臥龍』推薦給劉備。
05,自身感悟。
諸葛亮志向遠大,『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躬耕隴畝隻是愛好,出將入相才是理想。
大丈夫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為此他在隆中草廬之中,多方總結,通過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感悟,草創一份可預測天下大勢的《隆中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自身感悟,沒有一個成功來的很偶然,正像臥龍吟的歌詞裡寫的『束發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