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對困擾內地已久的匈奴,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在這個過程中,出身寒微的衛青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他一生七次出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
對於衛青的功勛,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有這樣的描述: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
基本上是為西漢王朝掃清了邊患。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勛赫赫的一代將帥,在其死後,身為西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漢武帝,卻將屠刀指向了衛青的家族,腥風血雨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
其實,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兩人能夠年紀輕輕就有機會統帥大軍,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建功立業,包括衛氏家族最終遭遇滅頂之災,都離不開一個核心人物,這個人就是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
衛子夫、衛青姐弟均是平陽公主的家奴,衛青靠忠勇護主,贏得了平陽公主的賞識。
而作為舞女的衛子夫,靠著自己的姿色,被漢武帝寵幸並且帶進了皇宮,衛氏家族由此抓住了逆天改命的機會。
衛氏一族能夠成為西漢王朝武帝時期紅極一時的貴族,究其根本,還是憑借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的戰功。
而位居後宮之主的衛子夫,和衛青等人遙相呼應,屬於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漢武帝大力討伐匈奴時期,衛青、霍去病作為天才統帥,有能力統帥軍隊討伐匈奴,給漢武帝以及西漢王朝帶來源源不斷的捷報,衛子夫在這個時期同樣是大獲寵信。
等到衛青正式迎娶平陽公主,成為漢武帝的姐夫,衛氏一族的權勢尊榮達到了頂峰。
接下來的時間裡,雖然衛青和霍去病依舊是手握重兵,可實際上,漢武帝在衛青還在世的時候,就曾試圖暗中挑撥衛青與霍去病舅甥之間的關系,有意提升霍去病在軍中的地位,借此壓制身為大將軍衛青的權威。
隻不過舅甥二人並未因此反目,而衛青的人品和能力以及對漢武帝忠誠,幫助他贏得了善終的機會。
在衛青去世之後,衛氏家族的其餘成員,顯然就沒有這麼幸運,衛青的去世對於衛氏一族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盡管衛青的長子衛伉承襲了父親衛青長平侯的爵位,但是,早在衛青還在世的時候,衛青的三個襁褓封侯的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都已經被漢武帝『酎金奪爵』。
所以,衛青的去世基本意味著,衛氏家族的靠山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
衛青在公元前106年去世之後,他的姐夫也就是當朝丞相公孫賀,也因為兒子公孫敬聲被人舉報涉嫌以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父子二人同時人頭落地。
在衛青、霍去病、公孫賀這些衛氏家族中的實力派全部被除掉之後,漢武帝已經完成了對衛氏家族最後的清圍。
關於衛氏家族最後的末日,史書記載同樣精煉,武帝末,衛後寵衰,江充用事,充與太子及衛氏有隙,恐上晏駕後為太子所誅,會巫蠱事起,充因此為奸。
也就是說,在沒有娘家人策應的背景下,衛子夫徹底失寵,同時又因為太子得罪了漢武帝寵信的方士,太子與皇後衛子夫包括兩個皇孫,在起兵反抗失敗之後,全部自盡身亡。
在此之前,衛青的子孫,以及衛子夫所生的三個公主,都因巫蠱之禍牽連被誅。
盡管省悟之後的漢武帝誅殺了江充的三族,這個時候衛氏一族已經事實上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很多人說,衛氏一族的覆滅源於巫蠱之禍詛咒皇帝所致,這種說法隻能說是太天真。
遙想衛青霍去病都在世的時候,僅僅一件事情,就足以說明衛青霍去病是何等受寵。
當時飛將軍李廣因為屢次作戰失利,跟著衛青作戰,不僅未能獲得封侯的獎賞,甚至還因為迷失道路被迫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由此產生了對衛青的仇恨,竟然暗害衛青導致其受傷。
衛青雖然顧及影響沒有追究此事,身為外甥的霍去病卻利用隨同漢武帝狩獵的機會,公然射殺李敢。
事後漢武帝下令對外聲稱李敢是狩獵途中被鹿撞擊身亡。
敢當著皇帝的面報私仇,公然射殺國家官員,這種事情除了董卓、曹操這樣的權臣,恐怕沒有人敢做得出來。
可是霍去病偏偏就敢,而且事後皇帝還要主動為其善後,霍去病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赫赫戰功以及國家對優秀將領的倚重。
當時的西漢王朝頻頻對外用兵,能夠有能力帶兵打勝仗的將領,自然就擁有超乎常人的特權。
由此可知,漢武帝要打擊乃至剿滅衛氏家族,巫蠱之禍並非是主要原因,隻是一個由頭而已。
衛氏家族之所以會被漢武帝逼上絕路,根本原因有兩個,首先是氏家族屬於外戚勢力,漢朝初期並不缺乏外戚幹政導致危機的前車之鑒。
前有呂後幹政,後有竇太後幹政導致梁王之亂,所以,漢武帝不能允許在他之後再出現這樣的局面,打擊衛氏家族成為了他的必然選擇。
此外,衛氏家族毀滅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這個草根出身的家族在衛青等人死後,對於西漢王朝乃至漢武帝已經不再具備任何價值,讓他們退出歷史的舞臺就成為了必然趨勢。
更讓人難以預料的是,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衛氏家族在漢武帝時期遭到了殘酷的打壓,可是在漢武帝之後,西漢王朝一位名叫劉洵皇帝即位,史稱漢宣帝,這個劉洵就是衛子夫的曾孫,也是自盡身亡的戾太子劉據的親孫子。
當時在清洗衛氏一族時,劉洵還身處襁褓之中,僥幸躲過了一劫,當他正式登基之後,很快就對衛氏家族的後人予以關照。
漢宣帝元康四年,衛青孫衛玄獲賜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這個昔日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下卓越功勛的家族,總算是得以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