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如果當初推翻秦朝之後,直接在關中自立為帝不分封諸王會如何?《網路歷史》

這個項羽分封諸王是有歷史原因的。

並不是項羽一個人的意志就能夠決定的。

我們一步步來看看這段歷史為什麼項羽要分封諸王。

秦末六國的復國運動

秦朝在秦二世時期,首先率先起義的是陳涉,陳涉起義成功之後,自立為王,國號張楚。

之後陳涉在張耳、陳馀的說服下,讓武臣帶著張耳,陳餘度過黃河前往趙地,這一支陳涉的部隊最後攻下趙地,武臣在得知陳涉部下周文在秦地慘敗的消息之後,自立為趙王,於是趙國復國,也就是秦末第二個復國的國家。

此後武臣派遣將軍韓廣帶著軍隊北上燕地攻打秦國的餘部,韓廣在平定燕地之後,被當地人擁護最後自立為燕王,於是燕國復國。

隨後齊地的田儋,田榮,田橫兄弟作為齊國的疏遠宗室在齊地起兵,攻下齊地,自立為王,於是齊國復國。

陳涉的另一個部下周市帶著軍隊攻打魏地,周市不願意稱王,於是就立戰國時期魏國的宗室後裔魏咎為魏王,於是魏國復國。

在上面所述的趙國,魏國,燕國,齊國復國之時,項梁和項羽在楚地起兵,占據了會稽郡,此後項梁渡江北上,在項梁渡江北上的途中,魏咎,陳涉被章邯擊敗,最後被車夫莊賈所殺,武臣則是被李良所殺,張耳和陳餘聚集兵力攻敗李良,立趙國後裔趙歇為趙王。

項梁北上之後,劉邦,英佈等人紛紛投奔,也是在這個時候,范增出主意讓項梁立楚懷王後裔熊心為楚懷王,之所以熊心叫做楚懷王是為了喚起楚地對於秦國的仇恨。

項梁最後也被章邯擊敗,章邯在擊敗項梁之後,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國,趙國抵抗不住,於是向復國的各個國家求援。

而楚國在躲避章邯的鋒芒之後,楚懷王為了奪取權利,設計『先入關中王』的計策,他把楚國的部隊分為兩支,第一支由宋義帶領,屬下是項羽和范增,北上救援被章邯圍攻的趙國,然後攻入關中;另外一支由劉邦率領,向西沿著長江前去南陽盆地沿著武關進入關中,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宋義率領軍隊北上之後,由於宋義不願意前去進攻秦軍,固守安陽。

他飲酒開會最後使得士兵饑寒,項羽趁著這個機會斬殺宋義,重新奪取了軍權,項羽直接帶軍抵達趙國的巨鹿,當時其他國家也有救援的軍隊在,但是都不敢上前進攻秦軍,項羽帶著軍隊破釜沉舟,一戰擊垮秦軍,章邯投降項羽,至此項羽取得全勝。

與此同時劉邦則是一路進攻,最後率先進入關中,攻破咸陽。

項羽聽聞後大怒,帶著軍隊前進。

項羽帶領進入關中的部隊很多一部分都是諸侯的部隊。

項羽帶著軍隊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和劉邦的軍隊對峙,據《史記》記載這個時候項羽有四十萬的軍隊,不過裡面很多都是跟隨項羽入關的六國軍隊,也就是在巨鹿之戰後,投奔項羽的六國將領和諸侯軍隊,秦國的有章邯,司馬欣,董翳;魏國的有魏咎之弟魏豹;帶兵迎接項羽的申陽;韓王成;司馬卬;趙王歇,張耳;英佈,吳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等人。

也就是當時咸陽城外劉邦面對是項羽和諸侯的聯軍,而不是項羽一個人的軍隊,這些人裡面有大量的人是六國貴族後裔,很多人都是在巨鹿之戰後畏懼項羽的聲勢前來投奔項羽,都是自己掌握部隊的人,此外未曾跟隨項羽入關的還有韓廣,田榮等人。

跟隨項羽攻入關中的人是為了滅秦這一任務,現在秦國滅亡,剩下的都有著各自的利益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就算是想要自立為帝,也需要估計諸侯們的感受,而且項羽此時的根據地楚國正名義上處於楚懷王的控制下。

所以分封諸侯是迫在眉睫,大家都需要各自的利益。

此外楚懷王規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使得項羽不可能此刻在諸侯面前反了楚懷王,而且對於項羽和當時跟隨項羽入關的將士來講,他們更加渴望回到楚地。

為什麼這麼說呢?此後劉邦進入漢中,大批士兵流亡,逃跑,這就是明證。

項羽沒有自立為帝,但是他盡可能的破壞諸侯的力量

項羽選擇當時最好的選擇,回到楚地先廢除楚懷王,自立為楚王,而且項羽在分封時都是有計劃的破壞諸侯的力量,比如劉邦按照約定確實把劉邦封為關中王,項羽以巴蜀也是秦地為由,把劉邦分封在漢中,又把秦地一分為三,分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試圖讓他們鉗制劉邦。

再比如分割齊國,項羽把跟自己不對付的田市封為膠東王,跟自己的親近的田都分封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讓這些人相互制衡。

再比如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王歇為代王。

張耳為常山王。

分散趙國的力量。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制衡諸侯,項羽的計劃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得罪很多人,首先把田榮兄弟得罪了,田榮十分憤怒,率先造反,打響了反抗項羽的第一槍,陳餘沒有跟隨項羽進入關中,最後賜給陳餘三個縣,陳餘大怒,在趙地起事,而劉邦也不滿,在巴蜀起事進攻關中。

正是不滿的人推翻了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