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律國:被唐蕃兩國爭奪的印度小國
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激烈爭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此地曾是唐朝和吐蕃反復拉鋸之地,曾經克什米爾坐落著一個印度人國家,名字叫作勃律國。
此地是青藏高原進出西域的重要關口。
為了奪取西域,吐蕃總將勃律國作為進軍基地。
為了堵塞吐蕃攻入西域的道路,唐朝時常想把此地納入本國的統治范圍。
怎奈勃律國太過偏遠,而西域常駐的唐軍數量人數過少,所以在公元7世紀初,勃律國被吐蕃攻破,分為小勃律和大勃律兩國。
相比於大勃律國,唐朝對小勃律國更加重視,將其視為必救之地。
經過漫長的拉鋸戰,小勃律時而歸吐蕃,時而歸唐,但是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吐蕃徹底在該國占據了優勢。
吐蕃不但在小勃律國駐軍,還強迫其國王娶吐蕃公主為王後。
駐紮西域的唐軍急於拔掉這顆硬釘子,但是由於小勃律國位於高原之上,海拔竟然達到5600米,跟不是平原人類能打仗的地方,就算是生活於高原的吐蕃人也要多喘兩口氣。
結果唐軍連續攻打三次都沒有成功。
可以說,攻打小勃律國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在強大的大唐帝國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的任務,攻陷連雲堡
公元747年,高句麗族名將高仙芝奉唐玄宗之命,帶領步騎一萬多人從西域出發,出征小勃律。
高仙芝帶兵行軍十五天後到達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又經十餘日到達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經十餘日到達疏勒(今新疆喀什),轉而向南,歷經二十餘日,到達蔥嶺守捉(今新疆塔什庫爾幹),又行二十餘日到達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漢附近),再行二十餘日到達特勒滿川(今瓦漢河),逼近吐蕃邊境上的軍事要塞連雲堡(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
高仙芝這一路行軍,要經過無數崇山峻嶺,唐朝到底是如何維持這些士兵的給養,直到今天都是個迷。
連雲堡南面依山,北臨婆勒川。
堡內有兵千餘人駐守,城南又因山為柵,柵內有九千多兵士據守,是易守難攻的險關,想貢獻它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大唐軍人完成了這個奇跡。
唐軍在夜色掩映下快速渡河,並在天大亮之前突然出現在連雲堡前。
高仙芝選猛將李嗣業和田珍為左右陌刀將,率士卒展開猛攻,並下達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須拿下連雲堡。
在激烈的攻防戰中,唐軍表現勇猛,勢不可當,斬五千人,活捉千餘人,獲得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這就是歷史上的蔥嶺連雲堡戰役。
翻越4600米高山,毀滅小勃律
攻陷連雲堡後,吐蕃在小勃律的軍隊大部分瓦解,而阻礙高仙芝的,隻有海拔4600米的坦駒嶺山口,此地不僅地勢高,而且萬裡均是冰川,是人類的禁區。
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深不見底的冰川縫隙,死無全屍。
很多人,包括監軍邊令誠都嚇破了膽。
高仙芝見許多士兵已經有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於是留下3000體弱的士兵駐守連雲堡,剩下的士兵隨他翻越高山。
聽到高仙芝意圖的唐朝士兵都以為他瘋了,於是聰明的高仙芝想出了一個計策,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扮成阿弩越人前來迎接唐軍,還說已經派人把印度河上連接大勃律的藤橋斬斷了,這樣吐蕃援軍就無法增援小勃律了。
士兵們果然信以為真,就高高興興下山了。
過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軍果然來投降了,這使得唐軍及時得到了休息。
第二天,高仙芝預先派了將軍席元慶率領一千精騎打頭陣,謊稱借道小勃律國,去攻打大勃律國,想以此來穩定小勃律君臣,防止其逃跑。
席元慶還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詔書、綢緞等物件安撫他們,卻伺機把他們都上了綁繩。
小勃律國的眾大臣多被唐軍俘獲,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進了石窟,一時間難以找到。
高仙芝命令處斬那些一心一意忠於吐蕃的小勃律官吏,又急命席元慶快馬加鞭,趕到離孽多城六十裡的地方,砍斷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國的藤橋。
這邊剛砍完,那邊吐蕃援軍也正好趕到,但也隻能徒喚奈何。
吐蕃軍喪失了良機,因為即使修好藤橋殺將過來,起碼也要花一年的工夫。
這下,小勃律國王心中僅存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他明白再作抵抗也是無濟於事,便帶著吐蕃公主一起出來投降,小勃律至此被滅。
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國
這次戰爭,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創造了人類高山作戰的記錄,至今仍無人可破。
由於唐朝攻滅小勃律,遠近72個國家,包括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向唐朝遣使祝賀,是真正意義的威震世界。
而高仙芝通過此戰,直接升格為大唐頂級名將之一,也被周邊諸位胡人成為高山之王,即使在阿拉伯帝國,他的名頭也是聞名遐邇。
不久後,高仙芝部將封常清攻陷了大勃律,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都落入大唐帝國的手中,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被堵死。
從此西域進入了唐朝獨霸的時期。
在一千多年,唐朝可以超越極限幹掉印度,而今天我們同樣也可以。
位於南亞的某大國,請問你們怕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