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
清朝皇帝繼承譜系,從同治之後就不再是傳統的父死子繼了,同治與他的繼承者光緒,既是表兄弟,也是堂兄弟,因為光緒的母親與同治的母親慈禧是親姐妹,光緒的父親和同治的父親咸豐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同治皇帝年幼登基,僅19歲便駕崩,但由於他沒有子嗣,大清朝廷立馬掀起了立嗣波瀾。
一、同治去世之後
1875年,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於皇城內。
皇帝駕崩,本來按正常程序選出新皇即可,但同治的駕崩對朝廷來說,卻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因為同治隻有19歲,還沒有子嗣,既然沒有子嗣,按歷朝歷代的慣例,應選同治的親生兄弟繼承皇位,如同明末天啟皇帝將皇位傳給親弟弟崇禎一般。
但問題又來了,咸豐皇帝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次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存活下來的隻有長子同治皇帝。
影視劇當中的咸豐皇帝
情況已經十分明朗了,同治要子嗣沒子嗣,要兄弟沒兄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找不出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要想確立新任皇帝人選,就必須從其他皇室支脈中選擇。
1875年1月12日,在同治去世當晚,慈禧太後下令將年僅4歲的宗室子弟載湉接入皇宮,並將其立為大清朝新一任皇帝。
與此同時,慈禧與慈安兩位太後以皇帝口吻下發了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的聖旨。
大清繼承人算是有了著落。
垂簾聽政
二、為什麼要選擇載湉?
光緒帝載湉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父親又是同治父皇咸豐的弟弟醇親王奕譞,從血緣關系上講,同治和光緒帝載湉既是堂兄弟,也是表兄弟,關系是最近的,中年喪子的慈禧正可以通過對光緒皇帝的照顧,來慰藉她喪子的悲痛。
而且載湉年幼,登基之後,慈禧還能『垂簾聽政』,要是直接立一位成年的宗親為皇帝,那慈禧再參政就不符合規矩了。
光緒皇帝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載湉與同治皇帝載醇同為『載』字輩,若選擇下一輩也就是『溥』字輩做皇帝,那麼慈禧就要從皇太後變成了太皇太後,以這樣的身份再去『垂簾聽政』顯然不符合身份與規矩。
可以說慈禧選擇載湉為新任皇帝是深謀遠慮的結果。
但選擇同治的堂弟載湉為皇帝,就真的一點問題也沒有嗎?
自然不是。
根據康熙皇帝定下的『如無子嗣,準將近族之子,過繼為子』的規矩,皇帝死後若無子嗣,可以選擇宗室血緣關系較近的『子』,過繼到皇帝膝下,成為下一任皇帝。
康熙沒有提到在歷朝歷代都通行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做法,也就是說明末天啟皇帝與崇禎皇帝那樣的兄弟之間的皇位傳承,在清代並不符合規矩。
但慈禧卻打破了康熙立下的規矩,選擇同治的堂弟來做皇帝,這顯然是慈禧出於獨攬大權的需要才做出的決定。
慈禧
三、繼位後風潮再起
果不其然,載湉被慈禧立為皇帝之後,在朝廷上掀起了巨大風潮。
1875年2月20日,也就是在同治去世與光緒繼位之後的一個月後,內閣侍讀學士廣安率先提出了質疑的聲音。
他在奏折中以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及其弟弟趙光義為例,當年趙光義不但涉嫌殺害其皇兄,還將皇帝一脈由趙匡胤家族改為趙光義家族,此事從宋代開始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爭議,而現在光緒即位同樣也是兄弟之間的順承,為吸取歷史教訓,建議光緒以後若有皇子,要將其轉接給去世的同治皇帝為後嗣,以『接承續統』。
趙光義
廣安甚至還請求光緒立下『鐵卷』,以將他的建議作為最高法律確定下來,而廣安的奏折也僅僅是個開始。
光緒繼位兩個月後,同治的皇後隨之去世,禦史潘敦儼直接上奏要求在表彰同治皇後的同時,更改其謚號,其真實目的其實是借此向皇權繼承一事發難,希望能夠將同治、光緒二人之間的順承關系理順。
但這顯然犯了慈禧的忌諱,潘敦儼隨後被革職罷免,隨後他回歸田野,在家中隱居,直至去世。
同治皇後阿魯特氏
潘敦儼的上奏無疑進一步撕開了質疑的口子。
1879年,同治皇帝與皇後二人的屍骨被移送惠陵墓安葬,就在安葬同治的過程中,吏部官員吳可讀卻自殺身亡,完成了中國自古以來士大夫的最高宏願——『殺身成仁』。
正所謂『文死諫』,死諫是文臣表達情感與意見的最激烈、最悲壯的方式。
吳可讀之所以選擇『死諫』,是因為同治皇帝在之前的一樁案子中對他有恩,在吳可讀的『遺書』當中,清楚地寫明同治是繼承了咸豐皇帝的大統,但今日之光緒皇帝卻也繼承了咸豐皇帝的大統,這樣必然會導致同治皇帝之大統無人繼承,從而斷絕。
而這都歸罪於兩宮太後尤其是慈禧的『一誤再誤』。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些所謂的『大統』究竟由誰繼承是不重要的,隻不過是個名義而已,但在封建社會,宗法繼承關乎到一個家族的興盛更替,而皇族的宗法繼承則關乎國家的命運,一旦繼承出現錯誤,那麼皇帝的即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整個國家也都會處在一種十分尷尬的地位。
吳可讀的『殺身成仁』傳遍了大江南北,影響巨大,盡管這無法改變光緒皇帝已經即位的事實,但卻反映出在當時的權力架構之下,慈禧太後是如何一步步瓦解清朝固有的皇位繼承體制,進而使得清朝末期數位皇帝的繼位都十分『兒戲』,衍生出一大堆復雜麻煩的後續事宜,如慈禧與光緒的微妙關系,以及戊戌變法中慈禧對光緒的種種態度等,源頭其實都可以追溯到這次皇位繼承。
可以說光緒的繼位問題為人們觀察清代晚期的權力鬥爭提供了很好的鏡子。
光緒背後的影子
文史君說
皇帝的繼承問題無疑是帝制社會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
而光緒與同治之間的繼承問題,更是牽涉出許許多多的權力鬥爭。
如果個人的權力肆意地凌駕於國家運行規則之上,那麼國家將會陷入無休止的權力鬥爭的泥潭中,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運作和發展。
參考文獻
郭衛東:《論光緒朝的繼統之爭》,《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