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是很多男孩少年的夢想,雖然長大後生活會將這個夢想抹去,但零星個別人,是有能力去追求這個夢想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就是這樣一位蓋世英雄。
亞歷山大12歲的時候,就馴服了一匹別人不能馴服的野馬,16歲的時候,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並率兵打敗了國內的叛變者。
18歲的時候,希臘城邦中爆發了反馬其頓的叛亂,亞歷山大率兵擊潰了他們。
隨後亞歷山大開始了擴張戰爭,接連滅掉了希臘、埃及、波斯等國,建立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但亞歷山大還不滿足,他想要率兵去征服遙遠中國,但是走錯路了,而是誤打誤撞去了印度,並擊敗印度,占據了印度的一些土地。
若亞歷山大沒有迷路,率兵來到中國,秦始皇在內的戰國諸侯能否擊敗他?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是看對手的實力和面臨的各種問題,二是看戰國諸國的實力,之間關系和內部問題。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是死對手,尤其是秦國,更是六國的大敵,所以秦國遭受攻擊時,其他諸國並不會施以援手。
秦國位於戰國諸國的最西邊,所以亞歷山大打來,也會先攻打秦國。
這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六國坐山觀虎鬥,讓亞歷山大和秦始皇血戰,等兩敗俱傷後他們再漁翁得利。
二是六國中的部分國家也會乘機攻打秦國,從而奪取秦國的土地和城池,這時使秦國腹背受敵。
第一種情況下,亞歷山大幾乎沒有可能擊敗秦始皇。
首先,亞歷山大能夠橫掃歐洲諸國,得益於他有一支戰力不俗的軍隊,但是這支軍隊隻有5萬人,而秦始皇僅滅楚之戰就投入了六十萬軍隊,可見秦國的軍隊人數是亞力山的十多倍,這使得秦始皇和亞歷山大作戰時占據著人數優勢。
其次,亞歷山大的軍隊力戰鬥力很強,但秦始皇的軍隊戰鬥力不弱,由於有商鞅變法的影響,秦地尚武精神興盛,秦國將士大多驍勇善戰,而且為了獲得軍功,將士在戰場上也表現得十分英勇。
還有秦國連年處於戰爭狀態,它的軍隊也是久經戰場錘煉的,所以面對這樣一支軍隊,亞歷山大的軍隊未必能占到便宜。
最後,亞歷山大傑出的統帥能力也是這支軍隊勢不可擋的重要原因,但秦國這時候也湧現出了一批傑出將領,如白起、王翦等,他們的能力或許不如亞歷山大,但並不遜色多少,所以亞歷山大具有的優勢,在秦國這裡將不復存在。
同時,亞歷山大要到達中國,還要經過高原、沙漠等艱苦地區,會損害他軍隊的戰鬥力,而秦國兵多糧足,以逸待勞,擊敗亞歷山大也就不話下。
第二種情況下,亞歷山大可能會擊敗秦始皇,但依然難以戰勝其他諸國。
在亞歷山大進攻秦國時,其他諸國也乘機進攻秦國,這會使秦國陷入臨腹背受敵的窘境,秦始皇很可能會輸給亞歷山大。
但一旦被滅,侵略者亞歷山大就會成為諸國的共同敵人,他們也會同仇敵愾先滅掉亞歷山大。
同時,被亞歷山大占領的秦國地區的百姓,因為語言、文化不同,再加上愛國情懷,即使他們輸給了亞歷山大,被迫屈服於亞歷山大,但他們不會幫助亞歷山大,這使得亞歷山大的兵源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為戰爭消耗,會使自身實力不斷受損,到時候其他諸國擊敗他也就是容易的事了。
由此可見,即使亞歷山大沒有迷路,率兵來到中國,也沒有多大希望擊敗戰國諸國,面臨他的可能是有來無回或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