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800字 閱讀約10分鐘
中國傳統社會,有一樣東西可以說是貫穿始終,這就是文字獄。
在古代,皇帝經常用這種方式處理那些用文字攻擊朝政的文人。
嚴格說,文字獄是從宋朝開始的,此後歷朝歷代都有大大小小的文字獄。
像是宋朝發生的烏臺詩案,蘇軾差點兒被殺。
到後來的元祐黨人碑,其實也是烏臺詩案的後遺症。
出乎意料的是,元朝是宋朝之後,文字獄發生最少的時代。
史學家認為,這跟蒙古人對中原的態度有關系。
他們壓根沒把重心放在中原漢人身上。
◇ 烏臺詩案
到了明清時期,文字獄到了歷史巔峰,尤其是大清朝。
滿人對漢人又用又防,在文字上更是加大力度管理。
關於處理文字獄的套路,中國古代也都差不多:主犯殺,就算死了也得鞭屍。
比如大清初年的『明史案』,主犯莊廷鑨就算死了也要從棺材裡拉出來分屍。
其他涉案人員大多數慘遭毒手,下場最好的也是流放這種處理方式。
◇ 莊廷鑨明史案
可凡事都有例外,清朝曾經發生過一場文字獄,主犯不僅沒被殺,後來甚至當了官。
這就是清朝雍正時期的曾靜案。
筆者認為,這個案子的非比尋常跟他發生的時間點有很大關系,而且這個曾靜案,也是雍正朝各大文字獄的萬惡之源。
今天我就梳理一下這場『奇葩』的文字獄。
這個案子的肇始,得從雍正登基開始講起。
跟民間傳言中有所不同,真實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登基基本不存疑。
康熙就是傳位給了四爺胤禛。
但在當時,民間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像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那個謠言,說康熙皇帝本來傳位給十四子,後來雍正在十上頭加一橫,下頭加個鉤,成了傳位於四子。
◇ 雍正皇帝繼位詔書《局部》
這個謠言,最早就是雍正年間民間流傳的。
所謂『雍正登基詔書』問題,也存在於專業的史學界中。
比如有些格式用詞並不符合清代傳位遺詔的標準格式,甚至有一些修改筆記。
但這些問題,都不影響史學界的共識——雍正登基是合法的。
那為什麼雍正的繼位會有這麼大爭議呢?
這些謠言又是怎麼來的呢?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說:耗羨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這些改革措施無一不把冒頭指向了那些有錢有勢的人。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官紳一體當差這個改革。
中國古代,不少人擠破頭也要讀書科舉,重要原因就是,一旦你考上舉人有了功名,社會地位就會高人一等。
享受見官不跪,不納稅,不服徭役等特權。
清朝時期,清政府又公開買賣舉人身份。
不少有錢人彎道超車,不用寒窗苦讀就能享受特權。
◇ 河南生員舉孔子牌位罷考
甭管是寒窗苦圖還是花錢彎道超車,都是為了享受特權的。
如今雍正大筆一揮,特權沒了。
這幫既得利益者肯定不幹。
由此引發了不少民間動蕩。
比如河南罷考案,看上去反對河南巡撫田文靜,實則將矛頭直指雍正的改革措施。
假如放在歷史上其他『軟弱』皇帝的時代,這幫人沒準就造反了。
但雍正這人下手太黑,對自己的兄弟都能下手,特務組織血滴子粘桿處又堪比明朝錦衣衛。
民間縱然有反對聲音,也不敢公開跳出來造反。
隻能私下罵街,編排了雍正不少緋聞,傳位的問題隻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等十餘項罪名。
◇ 天下繼承正不正關系到政權的穩定
幾條罪名都屬於捕風捉影,但民間對此深信不疑。
本文故事主人公曾靜,就是其中之一。
曾靜是個落榜秀才,40多歲還奮戰在科舉一線。
多年科舉不順,加上聽說考中也沒有特權,讓曾靜對雍正那是刻骨仇恨。
恰好聽到民間流傳諸多關於雍正的謠言,曾靜就把這些謠言總結下來,寫了一本書,叫《知新錄》。
裡面繪聲繪色的描繪出雍正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跟曾靜自己看見過一樣。
後來,這本《知新錄》在清朝反賊中廣為流傳,曾靜也借此書,享受極高的聲望。
曾靜也徹底放棄了讀書取試這條路,專心致志研究如何編排雍正壞話。
雍正時期,民間反清勢力依舊存在,這幫人堅信: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
曾靜在此基礎上,提出應該暴力推翻滿清,得到不少人的贊同。
曾靜在反清復明人士心中地位再次提高。
◇ 嶽鐘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 ,原籍涼州莊浪《今蘭州永登》。
南宋名將嶽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
光說不練假把式。
曾靜知道,憑借讀書人的力量,推翻滿清絕無可能。
於是開始尋找幫手。
他很快找到了個叫嶽鐘琪的將軍,給他寫了封信,希望嶽鐘琪跟自己一起造反。
嶽鐘琪是清朝名將,當時官至川陜總督,漢人,宋朝抗金名將嶽飛的21世孫。
川陜總督這個職位是康熙16年才設立的,這裡連接內地和蒙古地區,位置非常重要。
從來都是皇帝心腹大臣擔任,而且必須是旗人。
比如嶽鐘琪的前任川陜總督,著名的『華妃』的哥哥年羹堯,就是漢軍旗出身。
而嶽鐘琪不是旗人,他也是有清一代,唯一一個擔任這個官職的非旗人。
由此可見,雍正皇帝對嶽鐘琪的信任。
曾靜之所以找一個雍正最信任的人幫自己造反,就是因為嶽鐘琪是嶽飛的21世孫。
嶽飛當年是抗金名將,滿人又是女真人的後代,所以在民間,嶽鐘琪有意反清的說法層出不窮。
嶽鐘琪接到曾靜的信,都嚇傻了,一刻不敢耽擱,趕緊把這事兒匯報給雍正。
還上了一封請罪折,辯解自己跟造反毫無關系。
雍正對嶽鐘琪相當信任,不僅沒有責備,反而好言寬慰。
還讓嶽鐘琪追捕曾靜,把他押解進京。
嶽鐘琪得了令,自然不敢怠慢,抓住曾靜,五花大綁送到北京城。
◇ 《雍正王朝》中的曾靜
到了北京,雍正下令,三法司不用審了,直接帶到禦前審問。
審問中,雍正得知曾靜還有一本反書《知新錄》,就拿過來看了看。
看完之後,雍正都氣哭了。
清世宗實錄裡對此有段記錄,雍正看了書後說:『朕覽逆書,驚訝墜淚。
覽之,夢中亦未料天下有如此論朕也』
按理說,都把皇上氣哭了,曾靜怎麼著也得剮了,再誅個九族什麼的。
但是雍正沒這麼做,他先把曾靜安排在自己身邊,看著自己日常生活。
曾靜這一看都傻了,雍正天天忙得跟孫子似的,都不怎麼睡覺,更別提酗酒和好色了。
之後雍正有根據曾靜書裡提出的自己十幾項大罪,逐一駁斥,寫成一本書《大義覺迷錄》,讓曾靜學習。
等曾靜基本服氣之後,又問他那些謠言的來源。
曾靜也沒挨打也沒上老虎凳,直接就招了,說自己當年在江南地區,看見一幫穿著華麗的人,操著北方口音,他們在那議論的。
雍正趕緊問,大概什麼時候。
曾靜說,大概是雍正三年。
◇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與曾靜
雍正一想,一拍大腿弄明白了。
怎麼呢?
雍正三年,正好是雍正清算自己八弟九弟的時候。
那會兒放走一批跟案子沒啥關系的家奴,可能正好是這幫人,在民間各種傳播流言蜚語。
雍正也不管這事兒是真是假,就下旨把那些曾經沒有被殺的家奴都抓回來宰了。
我個人對此非常懷疑。
首先來說:流言蜚語這東西,基本不可能追根溯源。
其次,我不認為所有這種事兒,背後都有一個罪魁禍首。
因為有些東西,是社會矛盾積累的結果。
老百姓不是傻子,朝廷做法不得民心,有些情緒自然會釋放,用不著有人刻意煽動,就會產生民變。
比如之前說的河南罷考案,就是河南考生對雍正『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改革不滿發生的。
加上雍正長期的高壓統治,民間自然會有反對聲音。
甭管怎麼說,雍正借助曾靜這件事兒,弄死了一大批政敵,曾經威脅他的八爺集團徹底覆滅。
那這個曾靜又怎麼處理呢?
雍正的做法讓人大跌眼鏡。
不僅沒殺曾靜,反而讓曾靜拿著《大義覺迷錄》到民間宣講,兩年後還給他封了個小官,在一個衙門裡供職。
曾靜在民間曾經是反清的標桿,如今標桿都當了清廷的走狗,民間反清勢力也得到極大的削弱。
同時,你曾靜為什麼寫反書,不就是因為科舉不順麼?
我現在讓你當個官,滿足你的心願。
曾靜自然也不再琢磨造反的事兒了。
◇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
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佈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
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
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征,後削發為僧。
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曾靜案其實還沒結束,後來又牽扯出清朝最大的文字獄『呂留良案』。
據曾靜說,他的反清錯誤思想都是學習呂留良著作得來的。
雍正聞聽,下令把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家人被流放,之前講寧古塔那期節目,就提到呂留良的孫子被流放寧古塔。
因此牽扯的人數不下兩萬,呂留良案也是我心中清朝最大的一場文字獄。
可以說,雖然曾靜案的主犯並沒有被殺,但因此產生的文字獄又造成了空前的災難。
歷史學家馮爾康在其著作《雍正傳》中,對此事有個評論,我覺得非常客觀:雍正五年之前,其在政治上、政策上的改革都以完勝告終。
無論是兄弟政敵,還是尾大不掉的功臣,都被雍正一一處理。
而在民間輿論上,雍正毫無建樹而又毫無辦法。
借曾靜案之手,雍正加強了其在民間的輿論控制,並得到良好的效果。
從雍正7年開始,民間已少有對其不利之聲。
曾靜案之所以這麼奇葩,也正是因為曾靜的幸運。
假設他早點晚點被抓,相信都不會被雍正利用,直接處死也就是了。
雍正不僅力排眾議赦免曾靜,而且還下了『子孫不許殺曾靜』的諭旨。
不過,就在雍正暴亡那年,曾靜的好運到頭了。
就在當年,剛剛登基的乾隆下了一道聖旨,大致意思是說:曾靜這家夥大逆不道,我爹在世的留你一條狗命,現在我做了皇帝,曾靜罵我爹這事不能這麼算了。
我爹怎麼收拾的呂留良,我現在就怎麼收拾你。
於是,乾隆將其罪名定為『誹謗先帝』,曾靜和其學生張熙一同被凌遲處死。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