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質問蒙古才女:天下什麼東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傳誦至今。《網路歷史》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在金庸先生寫的14部武俠小說中,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的很多,其中拍攝於1993年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絕對算是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

在這部由李連傑和張敏主演的電影的最後,張敏飾演的元朝郡主趙敏,對李連傑飾演的張無忌說了一句:『要救六大派,來大都找我吧,我在大都等你!』也讓無數影迷感嘆,這一等就是二十八年!

金庸先生的作品裡,有很多人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這個趙敏,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

她是元朝大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兒的親生女兒,當然她不叫趙敏,她的真名叫做王觀音奴。

劇照

『天下奇男子』察罕帖木兒

說起察罕帖木兒,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這個人的兒子,在歷史上可是鼎鼎有名。

察罕帖木兒的兒子名叫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是一位被明太祖朱元璋稱之為『天下奇男子』的一代名將。

據明史《擴廓帖木兒傳》記載:『太祖以是心敬擴廓。

一日,大會諸將,問曰:天下奇男子誰也?

皆對曰: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

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這是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在一次大宴群臣中和臣子們的對話。

當時朱元璋問大家:『天下有誰能稱為奇男子的?

大夥都異口同聲回答:當然是常遇春了!常遇春一生未曾打過敗仗,帶著十萬人的軍隊,就能橫行天下,有『常十萬』之稱,這難道還不算是奇男子嗎?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說,常遇春雖然是人傑,但我能收服他為臣子,但我卻不能收服那個王保保,所以王保保才是奇男子也!

朱元璋這些話,絕對是有感而發。

在元朝最後一棵頂梁柱察罕帖木兒死後,他的養子擴廓帖木兒擊敗另一權臣孛羅帖木兒,成為舉足輕重的實力派,一度把持朝政,被封為河南王。

元朝滅亡後,他仍然屢次率軍南下,給明朝的北部防線帶來了很大威脅。

徐達和擴廓帖木兒分別是元、明兩大政治集團最厲害的統帥,兩人一生有過多次交手,彼此英雄惜英雄,都視對方為自己平生第一勁敵。

攻入河南後,徐達考慮到當時據守山西的擴廓帖木兒『名雖尊元,實則跋扈,擅爵專賦,上疑下叛』,與元朝在關隴地區的另外兩股武裝勢力李思齊、張思道存在很大的矛盾。

所以派部下持其書信前往太原,主動聯絡擴廓貼木兒,想穩住手握重兵的擴廓帖木兒,避免過早地與他發生正面沖突,減少北伐的阻力。

擴廓帖木兒為了保存實力,也不想在此時與徐達交鋒,所以在接到徐達書信後,派部下到洛陽謁見徐達,送給徐達良馬三匹、白金二鋌作為禮物。

徐達接受了這份禮物,並向朱元璋作了匯報。

這一階段,徐達與擴廓帖木兒都對對方頗為忌憚,盡量避免直接爆發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明軍攻克大都後,徐達派人向在太原的擴廓帖木兒勸降。

擴廓帖木兒自恃自己乃一代名將,且手握重兵,又接到了元順帝讓他收復北平的密旨,所以對徐達的招降不予理睬。

在此次攻山西的戰役中,徐達繼續保持他一貫的持重作風。

大軍走到河北正定時,得知擴廓帖木兒已率兵出雁門關,準備偷襲北平的消息,徐達胸有成竹地對部下說:『王保保率師遠出,太原必虛。

我等乘其不備,直抵太原,傾其巢穴,則彼進不得戰,退無所依,此兵法所謂`批亢搗虛’也。

彼必成擒矣!』

擴廓帖木兒在半路得知徐達大軍眼看就要打到太原城下,惟恐巢穴失守,於是回師迎戰,。

徐達決定乘敵不備,派精兵夜襲敵營。

這一仗打了擴廓帖木兒一個措手不及,擴廓帖木兒僅率十餘騎狼狽出逃,太原落入徐達手中,山西各州縣也隨後望風歸附。

奪取山西後,徐達又馬不停蹄,揮師西渡黃河,攻打盤踞在關西慶陽的張良臣部。

擴廓帖木兒此時親自率軍進駐甘肅永昌,企圖牽制徐達,支援慶陽。

但徐達速戰速決,一舉攻下慶陽,挫敗了擴廓帖木兒的計劃。

徐達北伐,俘虜蒙古奇女子

第二天徐達『身先矢石』,整兵再戰,終於大獲全勝,擴廓帖木兒隻身帶著妻兒倉皇北逃,朝蒙古國和林方向逃去。

這一仗明軍活捉北元二王、一國公,俘敵將士八萬六千多人,獲馬一萬五千多匹,連擴廓帖木兒的妹妹王觀音奴,也成了明朝的俘虜。

於是明太祖又封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率兵15萬直趨和林。

在幾次用兵都無法消滅擴廓帖木兒後,朱元璋認識到,要想徹底消滅元朝殘餘勢力難度很大,新生的明朝政權百廢待興,也不宜繼續大規模用兵。

所以此後朱元璋在加強北方防禦的同時,放棄了消滅擴廓帖木兒的企圖。

雙方的戰爭雖仍時有發生,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已不復存在,北部地區的社會秩序也漸趨穩定。

對於擴廓帖木兒,朱元璋還是很欣賞的。

除了他有極高的軍事才能之外,擴廓帖木兒對元朝極為忠誠,所以他多次稱贊擴廓帖木兒,也有教育手下要象王保保一樣忠貞有關。

擴廓帖木兒在元朝滅亡後,一直率師與明朝周旋,一直在圖謀恢復元朝,朱元璋看重的,正是他的這種忠義。

前文說到洪武三年,徐達在定西車道峴與擴廓帖木兒的決戰中,俘虜了一個女人——擴廓帖木兒的妹妹,也就是金庸《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王觀音奴。

對於這個女人,朱元璋是如何處置的呢?

『天地間忠孝最大!』

在抓住王觀音奴後,朱元璋以為奇貨可居,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女人,來招降擴廓帖木兒。

沒想到擴廓帖木兒根本不為所動,根本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投降,哪怕這個女人是他的親妹妹。

朱元璋本想讓王觀音奴給擴廓帖木兒寫封勸降信,但這個要求被王觀音奴嚴辭拒絕了。

她告訴朱元璋,自己既然當了俘虜,早就做好了被殺掉的思想準備,讓朱元璋趁早打消勸降哥哥擴廓帖木兒的念頭。

按朱元璋的脾氣,誰敢拂他的意,隻怕是人頭難保。

但由於當時擴廓帖木兒仍未歸附後,朱元璋想著這個女人還有利用價值,所以不但沒有殺她,還想讓她嫁給自己的某個兒子,讓擴廓帖木兒和自己成為親家,這樣更加便於拉攏擴廓帖木兒。

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這個要求又被王觀音奴拒絕了。

朱元璋有些惱羞成怒,氣沖沖地責問王觀音奴:『你難道不知道天底下我最大,捏死你就像捏死隻螞蟻嗎?

王觀音奴隻是淡淡地瞄了朱元璋一眼,冷冷地說:『天底下並不是你最大!』朱元璋反問:『那你說什麼最大?

』王觀音奴答道:『忠孝最大!』

其實說完這句話,王觀音奴是做好了被殺的準備的。

但朱元璋聽了她這個回答,卻十分地開心。

朱元璋是個聰明的皇帝,又是個極為多疑的皇帝。

為了保證江山永固,他後來殺死了那麼多的開國功臣,就是怕自己死後這些人不忠,謀奪自己的江山。

而他之所以在群臣面前誇贊擴廓帖木兒,同樣是看中擴廓帖木兒對元朝的忠誠,想讓自己的臣子都像擴廓帖木兒學習。

所以在聽到王觀音奴的回答後,朱元璋並沒有殺她,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讓這個女人,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至於朱元璋用了什麼辦法,由於史料上沒有細說,後人也不得而知。

隻知道這位王觀音奴最終還是嫁給了朱元璋的第二個兒子——秦王朱樉。

荒唐的秦王朱樉

朱元璋對朱樉一直是寄予厚望的。

《明史》記載,就在朱樉到達西安沒多久,朱元璋即傳璽書勸勉曰:『關內之民,自元氏失政,不勝其敝。

今吾定天下,又有轉輸之勞,民未休息。

爾之國,若宮室已完,其不急之務悉已之』。

從這份家信中,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淳淳教導,希望兒子能愛惜民力,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

朱樉初到陜西,還是推行了一些對老百姓有利的善政的。

據《明實錄》記載:當時的西安城經過元末明初的戰亂,水利失修,城中水皆咸鹵不可飲,於是在秦王督促下,西安府官役工『鑿渠甃石,引龍首渠水入城中,縈繞民舍,民始得甘飲』。

隻可惜朱樉並沒有把這些善政堅持下來。

在西安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當一個權傾一方的王爺《明朝此時的蕃王,遠比朱棣靖難之後的蕃王權力大得多》,朱樉漸漸迷失了自我。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秦王朱樉在西安的種種劣跡的:『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內,貽怒於天。

屢嘗教責,終不省悟』。

從朱樉的這些罪狀中可以看出,他在西安一定沒少幹缺德事。

洪武二十四年,朱樉在陜西的種種行徑傳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為吃驚,急召朱樉回京,同時令太子朱標巡視陜西,調查朱樉在西安的荒唐行為。

朱標是個仁慈的太子,雖然查到了一些弟弟的劣跡,但不忍看到弟弟受罰,於是在回京匯報時,在朱元璋面前隱瞞了不少事情,還替朱樉說了不少好話,這才讓朱元璋消了氣,最終原諒了朱樉,讓他返回了西安。

這次回到西安後,朱樉似乎有所收斂,還在洪武二十八年,平定了洮州發生的一起少數民族內亂。

朱元璋也很是高興,『賚予甚厚』,對朱樉大加賞賜。

明朝讓藩王鎮守邊關的目的,就在於防止邊關發生叛亂。

朱元璋聽看兒子的平叛捷報,內心的喜悅可想而知。

就在平定叛亂不久,朱樉突然去世。

其死因特別離奇,居然是因為王府中的三名女仆無法忍受朱樉的虐待,在朱樉的飯菜中下毒,將其毒死的。

被迫殉葬的王觀音奴

王爺被毒死是件大事,誰也不敢隱瞞,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朱元璋大怒,派人去調查,結果查出了朱樉的一大串劣跡。

比如連年強行向關中軍民收取錢財,使關中不少居民不得不賣兒賣女;比如大興土木,與王妃鄧氏在王府中濫用私刑,折磨奴婢取樂,手段特別殘忍,包括割奴婢的舌頭,將宮人埋於雪中凍死、綁在樹上餓死、用火燒死等等。

看到調查報告,朱元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半晌之後,才大罵這個兒子『不曉人事,蠢如禽獸』。

這次調查,還查出一件性質極為嚴重的大事:朱樉曾找人給王妃鄧氏《開國功臣鄧愈之女》制作了皇後的冠服,又將自己的床制作成了皇帝專用的五爪龍床。

這可觸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線,在斥責朱樉『僭分無禮,罪莫大焉』的同時,朱元璋下旨,將王妃鄧氏和王觀音奴一並賜死,為朱樉陪葬。

要說起來,這位鄧妃的確死有餘辜,可王觀音奴並無惡行,也一並被賜死,隻能說她是死於朱元璋的濫殺無辜了。

王觀音奴被賜死之時,她的哥哥王保保已去世多年,北元在明朝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所以王觀音奴也就沒有了當政治籌碼的本錢。

賜死她,並不影響明朝的政治利益,所以朱元璋這才動了殺心,他要靠殺掉朱樉身邊的女子,給西安百姓一個交待,平復民怨。

自古以來,政治是最無情的,特別是生活在帝王之家。

古往今來,有多少薄命女子,不明不白地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朱樉死後,朱元璋命禮部削減其喪葬規模,並在祭文中罵這個兒子『自爾之國,並無善稱。

昵比小人,荒淫酒色。

肆虐境內,貽怒於天。

屢嘗教責,終不省悟,致殞厥身。

爾雖死矣,餘辜顯然』,還給了朱樉一個『愍』的惡謚。

朱樉死後,秦王的爵位由其長子朱尚炳繼承,仍然在西安快樂地做藩王。

而無辜慘死的王觀音奴,就這樣被埋在了朱樉的墓中。

這位有膽有才的蒙古女子,就這樣淒慘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保留殉葬這一野蠻行為的朝代。

從朱元璋起,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幾代帝王死後,都采用了『人殉』這一野蠻手段。

直到明朝第六個皇帝明英宗時,才在死前下遺詔說:『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這件事應從我這裡廢止』至此,在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殉葬制度,才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雖然明英宗不算是個明君,但在這一點上,還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