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還鄉,卻沒有回家的路費,朱元璋得知後大怒:處以腐刑。《網路歷史》

在封建社會時期,普通的百姓一直受到統治者的壓迫,他們還被統治階層逐層剝削。

清代長篇小說《儒林外史》記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見古代封建社會官場的黑暗。

中國古代的貪官污吏非常多,廉潔正直的官員卻寥寥可數。

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又有多少官員能夠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

古代有很多皇帝對於臣子的貪污腐敗置之不理,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

同時也有的皇帝對官員貪污深惡痛絕,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在位期間處死了不少貪官污吏。

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在位期間還曾處死過一位清官,這位官員本來已經告老還鄉,卻因為沒有回家的路費而賣了自己的女兒湊費用,朱元璋得知後大怒,直接將其判處腐刑,以儆效尤,這位官員就是曾秉正。

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農民皇帝』,他在位期間非常重視農業發展,體恤民間疾苦,並且對貪官污吏痛恨不已。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他父母去世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能夠安葬他們,加上當時官吏貪污腐敗壓榨百姓,朱元璋對此印象格外深刻,於是當上皇帝後嚴懲貪官,明朝也因此成為對貪官處理最為嚴格的朝代之一。

史書上關於曾秉正的記載非常少,書中隻用寥寥數字來概括他的一生,他為官期間多次勸告朱元璋要體恤百姓,與民休息,這也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

曾秉文為官期間清正廉潔,在官場數十年也沒有積累任何財富,並且還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

歷史上有名的清官皆是如此,他們不畏權貴,嚴於律己,痛恨貪污腐敗,自己絕不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

即便是自己為官,仍然過著非常清貧的日子,如明朝的於謙,他在被抄家時,居然沒有任何多餘的錢財,家中隻有皇帝賜的蟒袍和劍器。

史書記載,《曾秉正》在位數言事,帝《朱元璋》頗優容之。

朱元璋是一個多變的皇帝,他喜歡猜忌大臣,即便是賢能之人也是如此。

後來曾秉正因為『忤旨』而被朱元璋給罷官了,他也懂得朱元璋的意思,於是請求告老還鄉,並且得到準許。

沒想到由於曾秉正一生太過於清貧,使得他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思來想去,曾秉正也沒有找到湊盤纏的法子,他為官清廉,肯定不會因為這一件小事而毀了自己的名聲,於是想出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方法。

曾秉正為了湊路費,竟然將自己四歲的女兒給賣了,這才湊齊了路費。

朱元璋通過錦衣衛得知此事,史書記載『帝聞大怒』,於是將曾秉正抓回來處以腐刑《宮刑》。

大部分人都知道曾秉正是清官,如今竟然通過賣女兒來湊路費,這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臉嗎?

不僅如此,朝廷命官目無王法,還帶頭販賣人口,這讓天底下的百姓如何想?

難怪朱元璋會如此生氣。

朱元璋並沒有直接處死曾秉正,畢竟他也是大明朝的清廉官員,為了以儆效尤,於是隻將其置以腐刑。

這件事發生後,史書上也再也沒有曾秉正的消息了,隻是簡單記載『不知所終』。

曾秉正清廉一生,卻在晚年做出這等糊塗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能『鬻其四歲女』,這不僅給自己留下不好的名聲,更是打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臉,最終肯定落不得一個好下場。

對此,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