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員出差那就是皇帝派遣的欽差大臣,他代表的是皇帝並對皇帝直接負責。
所以如果一品大員出差時遇刺身亡,那基本就跟打皇帝的臉沒兩樣了,皇帝老兒肯定要嚴查嚴辦的,不然以後誰還肯幫皇帝做事啊!
在古代一品大員可不是一般的官員,那可是可以左右國家命運的要員。
像在大清朝時期,能當上一品大員的職位有太師、太傅、太保、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建威將軍等。
而清朝的一品大員一般都不超過10個,這些人基本都是皇帝比較信任的,平日裡商量國事都找他們進行,所以說國家的命運都掌握在這幫人手裡一點都不為過。
在清朝時期比較有名的一品大員有:和珅、紀曉嵐、劉墉《乾隆年間》,李光地、熊賜履、張廷玉《康熙年間》等等。
從這些人物中,我們也可以知道一品大員的確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基本上跟現在的政治局常委差不多了。
一品大員像太師、太傅、太保、東閣大學士等一般都在京城陪著皇帝治理天下。
但有時國家發生一些重大事情,像洪災、旱災、叛亂等情況時,皇帝又不方便親自前往,這時就需要身邊的一品大員們頂上了。
而一品大員作為代表皇帝出差的欽差大臣,在待遇和權力上自然也不會差,像在安保方面,除了朝廷調配的安保侍衛外,一品大員出差沿途經過的地方,地方有關部門都會出動大量的士兵來保衛欽差大臣的安全。
不過即便如此,欽差大臣的安危也不一定都能保證萬無一失的,像在清朝時期就發生過欽差大臣遇刺案。
嘉慶十三年《1808年》秋,淮河流域因連日暴雨將河堤沖毀,造成洪水泛濫,百姓受災嚴重。
為此嘉慶帝作出批示:『賑濟饑民,各部籌銀二十萬兩,著六部合議,速將賑銀放下,欽此』而負責賑銀的兩江總督鐵保接旨後不敢怠慢,恪盡職守的他隨即把朝廷籌集來的銀兩下放。
但大的不貪總有小的貪,賑銀在下發過程中就傳出了冒賑事件,許多災民到手的銀兩隻有一二兩。
此事後來傳到了嘉慶帝耳中,於是乎對此深惡痛絕的嘉慶帝便派新科進士李毓昌下去徹查此事。
李毓昌作為新科進士況且還是皇帝特派的欽差大臣,所以他下去後自然剛正不阿秉公辦理了。
當他在山陽縣調查時,發現了時任山陽知縣王伸漢的一些作案端倪。
後經過他的實地走訪和核查救災款項發放清單,發現小小的山陽縣居然通過造假名單、虛報受災信息,冒領賑災款項兩萬五千兩!
後來由於事關重大,李毓昌第一時間趕緊整理好材料,上報了兩江總督鐵保,並動身回京稟告嘉慶帝。
而見事情敗露的山陽知縣王伸漢立馬派人拿著兩千兩銀子奔赴李毓昌住地,想要以此來賄賂李毓昌讓其停止上報。
但不願同流合污的李毓昌哪願就范,甚至還揚言要將王伸漢一夥全部拉下馬。
接著王伸漢起了殺心,於是在與同夥淮安知府王轂一番商討後,他們重金收買了李毓昌身邊的隨從,並讓他們向李毓昌飯碗中投毒,最後再偽造其自殺的假象。
就這樣一代廉臣李毓昌被淮安的一幫貪官污吏給整死了。
而李毓昌死後,王伸漢、王轂等人在切結書上寫下:李毓昌確系自縊身亡!就匆匆上報按察使司審查。
按察使司不想招惹麻煩,粗略核驗後就提報總督、巡撫終審。
此時的兩江總督鐵保面對匆匆上報而來的李毓昌案,他應該也是猜測到了一些端倪,但他也不願節外生枝,於是就未再深究了。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李毓昌家屬前去處理後事時,在其遺物上發現一張紙,上面寫道:『山陽知縣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負天子』隨後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將一紙狀書告到了嘉慶帝那裡,而得知此事後的嘉慶暴跳如雷,隨即命人開棺驗屍並徹查王伸漢等人。
最終李毓昌案真相大白,淮安官員冒賑的事情也被徹查公之於眾。
而後續的處罰也不會少,畢竟嘉慶帝都暴怒了。
根據嘉慶的要求山陽知縣王伸漢判斬立決,抄沒家產,全家流放充軍。
他的上司、淮安知府王轂也以『知情受賄,同惡相濟』的罪名判處了絞刑。
而作為直接害死李毓昌的元兇,他的仆役們也都皆被處以極刑。
當然最大的官員兩江總督鐵保則被革職並發配新疆,要知道當時的兩江總督可是從一品大臣。
另外江蘇巡撫汪日章也被革職,並遣回原籍。
所以從李毓昌案中我們也可知,古代對於欽差大臣的安危是很重視的,即便是級別沒到一品大臣的李毓昌遇刺,都引起了整個朝廷的軒然大波。
要是真正的一品大員欽差大臣遇刺,那懲處涉及的層面還會更高。
綜上所述,歷朝歷代皇帝對於身邊一等一重臣的保護都會很嚴密的,畢竟皇帝也是凡人,他的江山也需要人來幫他出謀劃策。
所以如果不是皇帝本人親自授意的,一品大員被殺或死亡,皇帝一般都會徹查清楚並對犯案人以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