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大軍與孫權在濡須相持,孫權親自乘一輕舟深入曹軍刺探情況。
走了五、六裡,回來時在船上奏起吹鼓樂。
曹操看到孫權船上軍械嚴整,調度有方,感嘆地說:『生兒子就應該像孫權;劉表的兒子簡直就像豬狗一樣!』
曹操的年紀比孫權大了一倍,這樣就算是對孫權最高的評價了。
後人根據這句話,還寫了一首詞,其中贊嘆道:『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夠得上是一位與曹操、劉備爭霸天下的英雄。
孫策臨終時對孫權說:『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你不如我』
看來孫策對其弟的軍事才能和爭奪天下的能力還缺乏信心,只要求他能夠善用手下的人保住江東已有的地盤。
這也難怪孫策。
當時孫權才十七、八歲,他能做到個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準。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隻是一昧『守成』而不是在不斷開拓中鞏固和擴大已有的勢力范圍,最後隻能被更強大者吞並。
孫權的實際表現說明他的軍事才能和與天下爭衡的能力至少是不弱於其兄。
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對他作出這樣高的評價。
孫策九泉之下有知,一定會為自己托付得當,為其弟的卓越才能感到萬分欣慰。
當時天下紛爭,群雄割據,弱肉強食。
一昧守成的結果,看似穩妥,最終隻能是失敗和滅亡。
要不被吞並,就要有與天下英雄爭衡的能力,使自己的底盤不斷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在這個爭奪過程中,是要不斷承受各種風險的。
孫權在位五十餘年,特別是頭幾十年,主要的事情就是親自領軍征戰,決機於兩陣之間,與曹、劉等抗衡以爭奪天下。
他的都城幾經變更,都是從戰略中心地位的角度考慮的。
他從為想過要當一個安穩的君王。
他已經習慣於在充滿風險的戰鬥中度過一生。
這種習慣使得他有時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也冒著危險親臨前線,深入敵陣。
為此,部下對他有過多次勸諫。
孫權在臨陣對敵上做得似乎有些過分。
這焉知不是孫策臨終時的話使他有些耿耿於懷,要用事實來反駁其兄的評價?
很可能。
其實他的一生業績已經是一份得分非常高的答卷。
孫權與孫策在性格、氣質上確有差異。
孫策更瀟灑倜儻一些,而孫權則顯得較為深沉穩重。
但他們兄弟更多一些共同的地方,這就是富於冒險精神,尚勇好武。
很有意味的是,他們也都喜歡打獵到了著迷的程度。
隻是孫策因打獵而喪命;孫權雖也屢遭猛虎襲擊,卻有驚無險,算是福大命大吧!
【本文摘自《機智人生——孫權》《黃忠晶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