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操來說,漢中或許真的有些雞肋。
但對劉備而言,漢朝卻是關系到整個蜀漢政權,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
因為從地形上來說,劉備占據的四川地區,是一個典型的盆地結構。
在四川地區北方,有秦嶺和大巴山這兩座大山阻隔。
在古代的時候,大規模軍隊想要翻越秦嶺或者大巴山,直接進入蜀地,幾乎不可能。
唯一的通道,就是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一塊區域。
而這塊區域,就是漢中地區。
所以,對整個益州地區來說,漢中就是蜀地的北方大門。
隻有掌控了漢中,劉備才能真正占領整個四川,並且以相對較小的力量,把曹魏的進攻全都擋在漢中以北,不讓益州腹地出現戰事。
隻有這樣,益州內部才能和平發展,迅速恢復國力。
反之,如果漢中掌握在曹操手裡,那曹操以後便可以拿漢中作為前沿基地,以後不斷襲擾劉備。
要是那樣的話,劉備為了擋住曹操的進攻,就註定要消耗更多的力量。
一旦出現那個局面,以後劉備別說北伐了,就連能不能守住益州,都是一個大問題。
想要更好地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簡單來回顧一下,漢中之戰的前因後果。
公元208年,隨著一場赤壁之戰結束,曹操敗退回北方。
在孫劉聯盟的阻礙下,曹操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取南方,已經成了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所以,在這之後,曹操隻能轉而向西發展,打算徹底控制關中地區。
關中這邊的情況,說起來也比較復雜。
東漢末年,董卓把持大權的時候,為了對抗關東聯軍,曾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
在此之前,東漢皇帝一般都在洛陽辦公。
而遷都長安之後,沒過多久,董卓就被呂佈刺殺了。
呂佈刺殺了董卓之後,雖然曾經短暫和王允把持朝政,但是沒過多久,董卓的舊部就開始反水。
此後,呂佈逃離長安,整個關中地區開始徹底四分五裂,再也沒人能夠統一關中。
接下來的十多年裡,董卓的部將,李傕和郭汜,一直在關中地區相互廝殺。
在此期間,涼州那邊的馬騰和韓遂等人,也跑到關中這邊來參與混戰。
在這場混戰當中,關中諸將誰都沒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反倒是東邊的曹操,趁勢打敗了袁紹,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再加上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用漢獻帝的名義,去做很多事情。
所以打贏了袁紹之後,曹操也開始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控制整個關中。
以當時曹操的實力,攻占關中固然不難,但如果真的打仗,對曹操集團也會造成很大的折損。
所以接下來,曹操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直接拉攏關中地區的那些割據軍閥。
只要他們願意在名義上臣服,曹操便不會去打他們。
而關中這邊,得到曹操的拉攏之後,自知無力對抗曹操,所以紛紛選擇歸降。
但同時,這些關中軍閥並沒有解除自己的武裝力量,麾下還是有很多軍隊。
而歸降曹操之後,以馬騰為首的關中軍閥,甚至還派軍隊,去幫助曹操解決袁紹的殘餘勢力。
所以,在赤壁之戰以前,關中諸將和曹丞相之間,基本處於蜜月期的關系。
而赤壁之戰結束以後,曹丞相退回了北方。
在孫劉聯盟的壓迫下,隻能轉移進攻方向。
這時候的曹操,看了一圈地圖之後,發現自己唯一還能進攻的,就隻剩下益州那邊了。
當時益州還被劉璋控制,而劉璋也沒有和劉邦孫權結盟。
所以這個時候,曹操如果能夠拿下益州,就可以從孫劉聯盟的側面,開辟第二戰場。
而如果想要進攻益州,漢中地區就是最先要攻取的對象。
對於漢中這塊地方,曹操早在赤壁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就已經盯上了。
如果曹操這時可以順利出兵,進攻漢中的話,那接下來恐怕就沒什麼漢中之戰了。
因為此時的劉備,甚至還沒開始入蜀。
益州那邊,作為益州牧的劉璋,隻能控制益州的一部分。
而漢中地區,則是被張魯控制,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問題是,歷史對曹丞相似乎並不友好。
就在曹丞相準備進攻漢中的時候,關中地區卻開始出現問題了。
關中這邊,雖然之前大家名義上已經投降了曹操,甚至還主動派遣軍隊,幫曹操進攻袁紹。
但在關中諸將心中,關中還是他們的關中。
所以,當曹操提出,要進攻漢中的時候,關中地區的這些軍閥,瞬間就警惕了起來。
曹操如果想要進攻漢中,麾下軍隊就勢必要通過關中地區。
但誰又能保證,這不是‘假道伐虢’的計策呢?
如果曹操麾下的大軍,進入關中之後,並沒有去打漢中,而是優先解決這些關中軍閥的話,那他們豈不是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得知曹操要取道關中進攻益州之後,關中地區的軍閥,很快就聯合了起來,同時起兵反抗曹操。
這其中最有名的反抗者,就要數大名鼎鼎的馬超了。
不過,在曹操的大軍面前,馬超顯然也不夠看,很快就被曹操打得節節敗退,逐漸退出了關中。
甚至就連涼州老家,也被曹操給平定了。
但問題是,關中諸將掀起了這場叛亂,卻直接拖住了曹操進攻漢中的步伐。
原本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後,曹操第一時間就想進攻漢中。
但是因為馬超等人給他搗亂,所以不得不花了兩年的時間,平定關中和涼州。
兩年之後,就在曹操剛剛準備再次進攻漢中的時候,南邊的孫權又不老實了。
所以接下來,曹操隻能再次親率大軍南下,但結果依然是無功而返。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雖然一直想著要攻占蜀地,但是卻一直沒有時間。
反倒是劉備,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先是奪取了荊南四郡,然後率軍入蜀。
入蜀之後,劉備又開始和劉璋翻臉,逐漸控制整個益州。
如此,等到曹操和孫權再次休戰,再次盯上蜀地的時候,此時的曹操忽然發現,蜀地那邊的老板竟然快要換人了。
就在他浪費的這幾年當中,劉備已經快要控制了整個蜀地了。
到了這個時候,曹操終於決定,再也不能放任劉備繼續做大了。
一旦劉備拿下益州,再趁勢拿下漢中,以後曹操再想攻占益州,就難如登天了。
所以接下來,曹操馬上率軍從關中地區出發,向漢中方向進攻。
當時的漢中,正被張魯控制著。
張魯是五鬥米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孫子,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靠著自己祖輩積攢下來的聲望,再加上益州地區的混亂,占據了整個漢中,而且建立了一個類似政教合一的統治結構。
對於這樣的張魯,當年的劉璋也沒什麼好辦法。
但是在曹操面前,張魯肯定就不是對手了。
所以,當曹操率領大軍到來之後,雙方交戰不到半年,張魯就徹底撐不住了。
此後,張魯直接投降了曹操,整個漢中地區,也盡歸曹操控制。
在曹操控制漢中地區的同時,劉備也控制了整個益州。
但此時的曹操,卻並沒想著要馬上進攻劉備。
因為在曹操看來,只要控制了漢中,以後有的是機會進攻劉備。
最好的結果,就是以漢中為前哨基地,不斷襲擾蜀地。
等到劉備衰弱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就能輕易拿下了。
相比這樣的劉備,在當時的局面下,顯然還是南方的孫權威脅更大一些。
當時孫權正忙著遷都,同時準備和曹操爭奪江淮地區的主導權。
而且北方的烏丸和鮮卑也聯合搞事情,讓曹操不得不分出一部分軍隊,去北方平叛。
所以張魯投降之後,曹操並沒有第一時間進攻蜀地,而是先率軍去了一趟孫權那邊,順便又去北方鎮壓了一下烏丸和鮮卑。
至於漢中這邊,曹操也不是沒留下後手,當時曹操留下了自己最信任的夏侯淵,鎮守在漢中地區。
在曹操看來,以夏侯淵的能力,或許無法進攻劉備,但守住漢中絕對綽綽有餘了。
就這樣,在留下了夏侯淵看守漢中之後,曹老板放心地帶著主力軍隊,去江淮地區那邊對付孫權了。
可是曹操萬萬都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了他的預計。
就在曹操去對付孫權的這段時間裡,劉備直接出兵,進攻漢中地區。
顯然,劉備也很清楚漢中地區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必須要控制整個漢中,才能守住益州。
於是接下來,劉備開始調動自己的全部家底,瘋狂進攻漢中。
在劉備的瘋狂進攻下,夏侯淵很快就節節敗退。
最後甚至就連夏侯淵本人,都被劉備麾下的大將黃忠斬殺了。
隨著夏侯淵戰敗,曹魏集團還能控制的漢中地盤,就已經很小了。
幾個漢中地區的重要節點,都已經被劉備控制。
而得知漢中出現變故之後,曹操自然要第一時間,率領大軍前來增援,打算盡快收回漢中。
但是,當曹操到了漢中之後,卻發現局面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復雜。
首先,當曹操抵達漢中之後,劉備根本就不和他正面交戰,隻是堅壁清野,跟他玩對耗。
曹魏集團雖然國力雄厚,但想要遠距離將補給運輸到漢中,壓力也很大。
反倒是劉備那邊,幾乎等同於本土作戰,根本不怕這種對峙。
其次,就在雙方對峙的關鍵時刻,劉備成功襲擊了曹操的糧倉,導致曹操的後勤補給,瞬間就出現了大問題。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和劉備對峙,繼續玩消耗戰,最後很有可能導致曹操先撐不住。
最關鍵的是,在曹操率領主力軍隊,和劉備進行對峙的時候,曹魏政權其他幾個方向,也不是很太平。
北方戰場上,鮮卑和烏丸組成的聯軍,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而江淮地區那邊,孫權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再次進攻合肥。
如果曹操繼續在漢中這邊停留,繼續和劉備耗時間,很有可能會導致其他幾個方向,出現大問題。
所以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漢中就成了一塊雞肋。
就算奪回了漢中,接下來想要以漢中為跳板,攻取整個蜀地,也需要時間和精力。
作為代價,江淮地區和北方戰場,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兩者之間,孰輕孰重,曹操自然不難判斷。
所以在這之後,曹操不得不選擇撤兵,徹底退出了漢中地區。
反正對於曹操來說,就算丟了漢中,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最多也就是以後進攻劉備,更麻煩一些而已。
而劉備想要通過漢中,進攻曹操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然而對於劉備來說,情況可就截然不同了。
控制了漢中以後,劉備便等於是封死了益州的北方大門。
以後劉備抵抗曹操的進攻,隻需要在漢中地區駐守軍隊就可以了。
至於蜀地內部,則可以安心發展,逐漸恢復國力,再也無需擔心戰火洗禮了。
總之,對於曹操和劉備來說,漢中地區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對曹操而言,漢中隻是一個跳板。
就算失去了這塊跳板,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
而對於劉備來說,這確實生死存亡的關鍵,自然要全力爭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