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時代,實力最弱的北周,為何能夠成為最終大贏家?《網路歷史》

歷史上的南北朝,其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南北對峙。

在北魏分裂之後,南北朝其實就進入了一個三足鼎立的狀態。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與權臣高歡鬧掰,西逃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北魏至此分裂,權臣高歡立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而宇文泰則殺掉孝武帝,於次年立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

自此,東魏和西魏再加上南邊的蕭梁,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其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後三國時代。

當然了,此時的北朝名義上還都是打著北魏的旗號,各自帝王也都是拓跋氏後裔,屬於家族內鬥。

但是,兩大集團實權分別為高歡和宇文泰控制,為後來的篡位埋下伏筆。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殺東魏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

而在公元556年,西魏恭帝也被廢殺,宇文家族坐上皇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由於北周和北齊都是繼承前朝,換湯不換藥,所以三足鼎立的局面並沒有發生改變,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了南北朝末期,北周滅掉北齊,一統北方。

不過有趣的是,在後三國時代的早期,也就是東西魏對立時期,西魏由於土地和人口相對貧瘠,一直都是三國中最弱是一個。

而東魏則繼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資本,兵強馬壯,是三國中的最強勢力。

別看地圖上,西魏的地盤好像和東魏差不多大,而且西魏占據了關中這樣的龍興之地。

但事實上,西魏也就關中能拿得出手。

當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使得中原再度煥發生機,使得北魏的人口大量都集中在現今東魏的地盤上。

再加上,東魏原本就是繼承的北魏的體制架構,而西魏則是一群不服高歡專權的人,利用關隴軍鎮建立的勢力,偏軍事化,經濟人口都跟不上。

所以,兩國實力相差甚遠,當初高歡一有空就是帶著東魏大軍西征宇文泰。

在東魏的壓力之下,西魏甚至有時還得聯合南朝抱團取暖。

雖然西魏憑借著其軍閥出身的戰鬥力優勢,在戰場上不落下風。

但雙方國力的差距卻是無法逾越的鴻溝,東魏可以利用人口和經濟優勢,快速的恢復實力,卷土重來,而西魏則隻能是打一點少一點,苦苦支撐。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此消彼長之下,西魏最終隻能是被東魏吞並。

然而,世事無常,西魏雖然貧弱,但運氣卻是非常的好。

南朝蕭梁冠達法師,一心禮佛,慈悲為懷。

他可憐宇文泰風餐露宿,於是舍身飼虎,送上厚禮一份。

原本冠達法師統治的蕭梁作為三國之一,占據著江南魚米之鄉,遠離戰亂,百姓富足。

比起內亂一鍋粥,互相扔板磚的東西魏不知要舒服多少。

但是某一天,東魏軍閥侯景因與權臣高澄不和,起兵造反,最終叛入南梁。

冠達法師視侯景為興國大將,欣然接納,殊不知卻是引狼入室。

最終,侯景起兵叛亂,大軍直指建康城,冠達法師被圍在臺城,活活給餓死。

侯景之亂席卷了南朝,曾經隱隱能與東魏相抗的強大帝國瞬間崩潰。

由於冠達法師法師已死,皇位空懸,蕭梁皇族們在平亂之餘,為了爭奪皇位,打得頭破血流。

曾經一度被壓在長安城不敢出來的西魏,突然倍感輕松。

乘著蕭梁內亂之際,發兵南進,先取漢中,後奪西蜀,從瘦子一下瞬間變成了胖子。

要知道蜀中可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這是西魏一直以來最缺的東西。

西魏軍隊的戰鬥力一直都很強,隻是苦於兵力和糧草不足,所以才一直被東魏壓制,如今有了蜀中,底氣無疑是足了許多。

當然,這還不算完,西魏還乘著蕭梁皇族內鬥的機會,進軍江陵,奪取荊襄。

雖然名義上是蕭家後梁的地盤,但後梁不過是西魏拿來惡心陳霸先的傀儡,實際控制權還是在西魏手中。

這一次侯景之亂,西魏顯然是最大贏家,不僅將蜀地納入版圖,還取得荊襄地區的控制權,再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關中地區。

若是放到三國時代,那就是劉備夢寐以求的大好局勢啊。

當然了,北齊也有收獲,當時高洋稱帝之後,即帶兵南下,一直打到了長江邊上。

把淮南這個香餑餑攥在了自己手中。

總的說來,北齊和西魏都賺了,隻有蕭梁虧了。

是故後三國的局勢發生了大逆轉,從原本是三足鼎立,轉變為北朝的二強相爭,南邊陳朝隻能是望江興嘆,打打醬油。

不過,雖然西魏強勢崛起,但北齊畢竟家境殷實,究竟最終鹿死誰手,那還說不準。

可誰能想的到,北齊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最終成功作死。

第一任皇帝高洋還比較正常,雖然殘暴荒淫,但腦子沒問題,大事兒上不含糊。

乘著南朝衰弱,還給北齊開疆拓土,建立了不少攻擊。

就算是晚年日漸昏庸,但是依然能對楊柘等漢人士族保持信任,國家倒也在正常軌道上運行。

第二任皇帝高殷人沒問題,但年紀太小,在位僅一年就被叔叔高演給廢了。

這還不算完,高演登基後第二年,還把這個侄兒給殺了。

這就比較敗人品了,更是給後面的弟弟侄兒們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或許是高演背信棄義,敗了人品,遭了報應,登基第二年便身患重病,命不久矣。

當時他的兒子年少,弟弟高湛大權在握。

作為過來人,高演心裡很明白,自己兒子坐不穩這個皇位,於是幹脆傳位給弟弟高湛,以此來保全後人。

高湛和高演是一類人,雖然嘴上滿口答應,但轉身就把學起了哥哥,斬草要除根。

不得不說,高歡的這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狠。

而頻繁的權力更替,使得北齊人心漸異,逐漸的走向衰落。

高湛死後,總算是把皇位傳到了下一代手中,不過他這個兒子高緯,能力卻是很一般,心眼兒極小。

有著北齊戰神之稱蘭陵王高長恭,就是被他給賜死的。

此外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書侍禦史王子宣,尚書右仆射馮子琮等一眾大臣,甚至於自己的親弟弟瑯琊王高儼,都沒能逃出他的魔掌。

無能就算了,高緯還繼承了高家人荒淫無道的基因,而且青出於藍,比之叔伯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把乳母陸令萱為女侍中,禍亂朝政,縱容和士開與太後私通,任人唯親。

朝堂之上,僅擁有開府一職的官員就有一千多人,完全就是在瞎搞。

哪個國家經得起這麼折騰?

當然了,北周其實也有內亂,宇文泰死後,自己的侄兒宇文護專權,先殺了宇文泰的嫡長子宇文覺,又殺了自己擁立的周明帝宇文毓。

這可不是簡單殺兩個皇帝,每一次都牽連甚廣。

第一對付宇文覺,連帶著剪滅了關隴貴族,八柱國之二的趙貴和獨孤信。

第二次毒害宇文毓,又是清洗了一大批西魏老臣。

所以,明面上看,每一次都是宇文家族的內鬥,但實際上大批的貴族老臣也跟著受傷。

是故,北周朝臣貴族們對於宇文家族沒什麼感情,以至於後來楊堅篡位異常順利,幾乎沒人站出來為宇文家族說話。

不過幸運的是,宇文護這個人還是頗有手段,至少在他的統治下,北周大體上還是上下齊心的。

所有的鬥爭基本還是圍繞著皇權這一塊,對於北周的整體政治架構沒有損壞,至少沒有做出殺掉蘭陵王這樣自毀長城的舉動。

而且後來繼位的周武帝宇文邕算是一代明君,不僅成功的誅殺了宇文護,掌控大權。

而且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建立府兵制,使得北周日漸強盛。

與東邊北齊相比,一個是蒸蒸日上,一個是江河日下,最終勝負,依然明顯。

公元577年,宇文邕出兵東征,攻克北齊都城鄴城,俘獲齊主,北齊滅亡。

南邊的陳朝雖然還在茍延殘喘,但天下大局已定,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北周成了南北朝的最大贏家。

當然,和三國時代一樣,北周的努力最終還是為他人做嫁衣。

外戚楊堅一個人,把司馬家三代的活兒都給幹了,從自己外孫的手中奪得皇位,成為最終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