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會直接提拔韓信,重要的原因是什麼?《網路歷史》

歷史上韓信有水平,這一點,劉邦項羽估計都是認可的,但到底多高,他們不清楚。

郎中應該有參謀的意思在裡面,屬於智囊團,項羽對韓信是重用了,但不是大用。

問題是項羽這邊的制度以范增為單中心,沒有人舉薦韓信。

『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對於一個普通智囊來說很正常,但對有抱負的韓信來說,他當然就心灰意冷了。

說到底還是體制問題,項羽封王看資歷,劉邦封王隻看軍功。

自然人才就倒向劉邦了

但其實呢,劉邦為人陰險,給的都是短期利益。

韓信投漢,實際上是錯誤的。

這就像國企和民企,民企說的好聽,按功論賞,但是也卸磨驢。

在文盲率百分之百的先秦時期,能讀書本身就是家境不錯的證明,在大部分人都在為生存苦苦掙紮的時候,韓信有空閑讀書,還能有劍就是家境不錯的證明。

他青年時期的落魄,不代表他少年時期的富裕,如果他真的屬於那種平民階層,他怎麼買劍,怎麼讀書?

在當時能讀書,有俠氣的人,一旦被舉薦,很容易做高官,這是時代決定的!而劉邦直接提拔韓信就是冒險,之所以這樣提拔他,更重要的原因是劉邦集團當時面臨絕境,如果沒有一個絕世高手出來改換天地的話,劉邦的前途就是人才流失,信念流逝,早晚被別人幹掉。

這才是他提拔韓信直接做大將軍的原因,這是賭。

而項羽能夠爭天下最大的資本是武力,劉備能夠爭天下靠的是識人用人,而韓信打天下的資本靠的是軍事智慧,所以每個人的秉性是不一樣的。

試想如果項,劉,韓三人面對胯下之辱的情境,肯定能得到三個不同的結果,項羽不用問肯定是宰之,將那幫潑皮無賴宰的一個不留,然後一時性起,還殺了一些看熱鬧的人民群眾,劉邦絕對會收之,我們的高祖就有這個臉皮和本事將這個矛盾化解,然後又收了一班小兄弟,韓信的選擇是鉆之,這是個人的秉性所決定的。

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的衣服羞辱老家夥,而司馬懿則選擇穿上女人的衣服和諸葛亮鬥智鬥忍辱,與韓信受胯下之辱是異曲同工的選擇。

所以在古代中國精英人士最重視的是智慧,或者說你擁有了智慧就擁有了成為精英人士的資本,因為隻有智慧才能夠在最差的環境裡絕地反擊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這事誰都想啊,所以鬥智鬥勇是先鬥智才鬥勇,韓信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在於他的戰場智慧很少有人能夠達到和超越,諸葛亮之所以多智而近乎妖是因為中國歷代文人對智慧的崇拜近乎瘋狂,而將諸葛亮圖騰化近乎妖了,而霸王之所以失敗就在於他一味的鬥狠鬥勇,項羽的破釜沉舟是由狠而發由勇而發。

而韓信的背水一戰是由智而發由慧而發,兩場戰役表面上看差不多,其實背後的動機千差萬別,所以智慧的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的分量絕對是永遠排在第一位的,那麼戰神韓信橫掃千軍萬馬的軍事智慧秘境是如何獲得的,這個乞食的少年究竟是在哪裡學得的這一身的本事,這位蘇北青年對自己的能力自信到敢於炒掉當時天下最富權勢的老板項羽,這種能力究竟是從哪裡獲得的,為什麼楚漢爭霸中湧現出的這麼多悍將豪傑僅僅隻有韓信能夠擊敗最強大的對手,成為軍事上最大的贏家?就成為了千古的秘密。

綜上,我認為,劉邦用蕭何舉薦的,從項羽方投靠過來的韓信當大將軍,來平衡當時內部的豐沛元從、單父呂氏、南陽酈商等不同的系統,如果從原來的三個系統中選擇大將軍,無疑會產生內部矛盾,這樣用一個原內部派系無淵源的人當大將軍,是很多領導整合內部的手段。

蕭何追韓信不一定是劉邦所預料的,但他因識人必然重視蕭何的意見。

蕭何的眼光證明了韓信是大才,而項羽沒能以相應的地位留住韓信也是事實,這本是蓋棺定論的事情。

整件事隻能說明劉邦在這方面勝於項羽就夠了,你硬要拿一般人如何去比較韓信如何,根本是雞同鴨講。

你單單拿樊噲去比就行,樊噲就擔任過郎中,但最終定位不比韓信。

以韓信的才華讓他和樊噲並列就是羞辱,就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