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入秦欲求變法,秦人不悅,看看商鞅是怎麼說服秦孝公變法的。《網路歷史》

公元前三五九年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

衛鞅言於秦孝公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是以聖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甘龍曰:『不然。

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

衛鞅曰:『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先解讀第一句,公元前359年衛鞅想要變法,秦人不高興。

不高興就是對變法持反對意見。

秦人為什麼會不高興變法?

這裡的秦人應該是指秦國朝堂上的王公貴族大臣們,而不是秦國百姓。

這些貴族不同意是因為衛鞅的變法內容傷害了他們的根本利益,比如變法之一就是定二十級爵位,取代之前的貴族五等封爵制,戰士和農墾人員有功者可獲貴族爵位,一下子把老貴族的階級打破了,所以他們才反對。

看到朝上眾多大臣都反對,商鞅對秦孝公說:

『對於見識短淺、害怕改變、安於現狀的一般人,不能和他們商量變法的過程,隻能和他們分享變法成功的好處。

至德者和凡夫俗子沒有共同語言,成大功者不能和這樣的人商議。

所以聖賢的人只要能夠強國,就不用墨守成規舊法;只要能夠利於百姓,就不用遵循舊的禮制』

大臣甘龍《舊貴族的代表人物》開始反駁道:『不然,聖人可以不改變民俗而施以教化,聰明人也可以不改變成法而治理國家,順應民風民俗而施以教化,不會太費力就能成功,這樣治理國家,官吏習慣而百姓安定,這樣的變法會更加穩妥』

商鞅說:『一般人習慣於舊有的習俗,讀書人拘泥於書本上的見聞,這兩種人秉公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們討論更先進的改革。

聰明人制定法度,愚蠢者被法度制約;賢能者變更禮制,一般人被禮制束縛』

下面還有一個大臣說話,大臣也是反駁商鞅的,這段是《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司馬光沒有放到《資治通鑒》裡面。

大臣杜摯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舊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換舊器《舊的人才》

效仿古法沒有過失,遵循舊的禮制就不會出差錯』

商鞅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這是千古名句。

秦孝公說:『講的好』然後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變法。

本文參考《史記》《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