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的陵墓都去哪裡了?為什麼沒有發現元朝皇帝的陵墓。《網路歷史》

元朝是在當時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古代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個朝代,元太祖成吉思汗是當時的國軍,成吉思汗其實是一位蒙古人,當時帶領元朝還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的。

不過,元朝這樣一個大國,最後也很快就滅亡了,滅亡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說元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成吉思汗,其實,小編覺得這是歷史時代順利的產物和發展潮流。

具體的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271年,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史稱元朝。

1279年,蒙元大軍在廣東崖山攻滅南宋勢力,統一了全國,中國再度進入大一統時期,元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外來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不過,元朝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隻留下了短暫的身影。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達率25萬大軍直逼元朝京師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帶著自己的後妃、子女倉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滅亡。

從1279年的崖山海戰統一中國,到1368年元朝滅亡,元朝統治中國隻有不到90年的時間。

作為曾經擁有世界最大版圖的強大帝國,元朝為什麼會那麼快滅亡呢?元朝皇帝死後和一般的皇族及貴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後首先是要有一個下葬的儀式,隨葬品也要多一些,隻是在皇帝下葬時不得有漢族官員參加,也不會在地面上建設大規模的建築物,不設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來都很簡單。

另外為了不留下可以讓盜墓賊發現的線索和痕跡,對下葬地點的記載也少得可憐,以至於讓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後一般都有陵墓,唯獨元朝皇帝沒有留下一座陵墓。

這是一個千古之謎。

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

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

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

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當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這種方式下葬。

據記載,成吉思汗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

其遺體存放在一個將大樹中間掏空做成的獨木棺裡。

獨木棺下葬後,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為了不讓外人看出曾經動土的痕跡,還要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部圍起來,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長出,與周圍的青草無異,才將帳篷撤走,這樣墓葬的地點就不會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後,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殺死一頭小駱駝,這時,陪伴這頭小駱駝前來的母駱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叫,並且記住這個地點。

第二年來祭祀的時候,把這頭母駱駝牽來,在殺死小駱駝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悲痛地流淚。

這樣,前來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獨特的喪葬習俗,其特點是薄葬簡喪。

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較簡單實用。

特別是在蒙古人大舉擴張的戰爭年代,喪葬儀式尤其簡單。

下葬時,他們讓死者坐在一頂生前用的帳幕中央,邊上圍著祭祀的人進行禱告,隨葬的有馬匹、弓箭和擺放著肉乳的桌子,最後放入土中。

目的是死者到另一個世界上生活時,有帳幕住,有馬騎,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實行漢法,也漸漸受到漢人喪葬習俗的熏染,開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與漢人不同。

死者入殮後,兩塊棺木合在一起,又成為一棵圓木,然後『以鐵條釘合之』。

盡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殮仍然儉樸如初,壽衣大多就是平時穿的衣服,隨葬的器物也會比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劍一類的東西。

元朝皇帝死後和一般的皇族及貴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後首先是要有一個下葬的儀式,隨葬品也要多一些,隻是在皇帝下葬時不得有漢族官員參加,也不會在地面上建設大規模的建築物,不設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來都很簡單。

另外為了不留下可以讓盜墓賊發現的線索和痕跡,對下葬地點的記載也少得可憐,以至於讓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記錄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編造,使後代很難了解這方面的真相。

這或許就是元朝皇帝沒有陵墓的緣由。

但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發現。

很多人將元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外族統治,所以不斷受到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反抗,最終導致元朝滅亡。

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如果是外族統治的原因,那麼為什麼人數更少的清朝能統治中國長達276年,如果不是因為後來有外國列強入侵因素的話,清朝統治時間可能還會更長。

所以,外族統治這一說法並不能成立。

其實,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個重要問題上搖擺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條路線的問題。

元朝的創立者忽必烈是個強有力的統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間,元朝的政治形勢相對還算穩定。

忽必烈雖然是個蒙古人,但他對漢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國號就是取自《易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

不過,忽必烈去世之後,元朝的蒙古統治者就在路線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一派堅持以蒙古為基礎的政策;另一派則是認為應該延續忽必烈的路線,以中國為基礎,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

這兩個派系的蒙古統治者從爭論不休,發展到了兵戎相見,互相殘殺。

在忽必烈去世後到元順帝即位前,短短39年時間裡,元朝更換了九位皇帝。

中央政局的不穩定直接就導致了元朝總體實力的迅速衰落,後來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呈現燎原之勢爆發,可是元朝的最高層統治階層還是在忙著內鬥。

到了十四世紀中葉,曾經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已經變得不堪一擊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區和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他派系的農民起義軍打得頭破血流,最終朱元璋成功統一江南,然後才集結大軍開始北伐。

有人可能會問,朱元璋這樣做難道不怕元朝坐收漁翁之利嗎?答案是真不怕。

因為當時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統一江南地區的同時,元朝內部的激烈鬥爭也仍然沒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麼快滅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統治階層內部的『豬隊友』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