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了皇帝之後,為何很少見父親?原來是因為『孝』字當先。《網路歷史》

劉邦這個人應該大家都有一些了解,這個建立漢朝的人出身並不是多好,早年的時候劉邦就是一個街頭混混,整日無所事事。

他當泗水亭亭長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地痞無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逼得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造就了一代傳奇故事。

劉邦早年未成大業,人到中年以後才逐漸顯示出非凡的能力,這也許就是時勢造英雄的原因。

當時的秦朝走進最後的時期,天下反叛之人越來越多,劉邦慢慢成為這其中的一個。

劉邦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一路高升,後來當上了漢朝的皇帝稱號漢高祖。

劉邦位高權重,理應將家人安置到身邊享榮華富貴,但有一個事情很讓人不解,就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後,為何很少見父親?原來是因為『孝』字當先。

在這件事情中有個非常尷尬的原因,因為早期的時候劉邦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他的父親劉太公很鐵不成鋼經常打罵劉邦。

劉邦後來成為皇帝之後,劉太公自然是不會再打劉邦,可是劉邦還是不敢見父親,這是因為古代的一個傳統,那就是皇帝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

在古代的時候,地位低的人要給地位高的人下跪,《紅樓夢》裡就體現了這一點,賈元春回賈府,她當時身為皇妃,府中上下所有人都要給她行跪拜之禮,包括她的父母。

所以如果劉邦如果跟父親見面,劉太公就需要給兒子下跪,這樣一來昔日打罵自己的父親給兒子下跪,就會非常尷尬。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劉邦就盡量少跟父親見面,可以看出劉邦真正是一個真正註重『孝』字的皇帝。

在古代也有一個傳統,有人認為父親給兒子下跪會折了兒子的壽命,所以劉太公也就不敢輕易見劉邦。

但總一直不見面也不是辦法,劉邦就想了一個方法解決這件事,他開創了太上皇這樣的一個頭銜,雖然權利沒有皇帝大,但是名分上要比皇帝高,這樣一來父子倆見面的尷尬也就沒有了。

太上皇的規定也就被後世的許多皇帝使用,皇帝登基之後,父親健在的都叫太上皇,有的皇帝不想做了,把位置傳給兒子,自己也就成了太上皇。

這個頭銜表明了古人對『孝』字是非常註重的,即使早年劉邦經常被父親看不起,但當上皇帝之後仍舊不會過於刁難父親,還將父親封為太上皇,真的是有一國之君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