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語文:古代散文的作家作品(《散文中的中國)。《網路歷史》

一、春秋 時期。

——《三傳》。

左丘明 《春秋左氏傳》 《《左傳》》公羊高 《春秋公羊傳》谷梁赤 《春秋谷梁傳》 《另有穀梁的寫法。》

【注意】傳——在中國古代,對經書的講解稱為『傳』。

《春秋左氏傳》——中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錄了春秋時代200餘年的歷史。

比《春秋》的敘事編年多13年。

《春秋左氏傳》與《國語》成為珠聯璧合的歷史文化巨著。

左丘明是位了不起的盲人史官!公羊傳和谷梁傳將的是所謂『微言大義』,就是希望試圖闡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許多內容太過牽強附會,經不起推敲。

而左傳則以史實為主,補充並糾正《春秋》中錯誤或沒有記錄的大事。

而且左傳的文學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價值和影響力都大於公羊傳和谷梁傳。

二、兩漢時期。

《史記》。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30篇。

五部分:本紀是帝王之事,如《項羽本紀》;世家是諸侯之事,如《陳涉世家》;列傳是人臣之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表是表格形式的大事記;書是典章制度。

《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原註】班固,字孟堅。

名與字同意關系。

代表作是《蘇武傳》,與《史記》的語言風格相比,典雅古奧,比較艱深。

《過秦論》——政論文,作者:賈誼

《論貴粟疏》——政論文,作者:晁錯

【注意】『谷賤傷農』是說,糧食太便宜了,就會挫傷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導致產量減少,這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有很大影響的。

因為中國在歷史上一直就是一個農業國,所以歷代的統治者都很重視農業的發展問題。

西漢初年,久經戰亂,生產凋敝,人民生活貧困,四處流亡,影響到了漢王朝的安定。

針對這種情況,晁錯上書提出了自己的對策,他認為蓄積多,則民心穩,統治穩固;而要增加蓄積,必須想辦法使農民盡心於農業生產。

但現狀是農民忙活了一年,到頭來卻隻有很少的收益,為了應付各種賦斂,有的甚至『賣田宅,鬻子孫』;而商人無農民之勞,卻能『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這種差距不可能使農民安心於農業,作者由此提出『欲民務農,在於貴粟』的觀點。

應該說他的觀點對於扭轉『谷賤傷農』的狀況是有好處的,對我們今天解決『三農』《指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也是有借鑒意義的,但他尊崇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對待商業和商人也有一些偏頗和不公正之處。

晁錯提出的『削藩』主張得罪了很多人,最後在皇帝的授意下,被騙到市集腰斬,臨死時還穿著朝服。

三、魏晉時期。

——曹植 《洛神賦》。

【注意】東晉著名的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便是取材於三國曹植的《洛神賦》。

原作描述的是詩人情場受挫,未能與所愛的人結合,而通過神話寓言,在想象的空間中讓自己與洛水邊美麗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釋放自己對失去情人的傷懷和思念。

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雲車,在雲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後依依不忍地離去。

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

江淹 《別賦》《駢文》,《恨賦》,《樂賦》

四、唐朝時期。

韓愈 《原道》,《原毀》,《師說》,《馬說》,《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議論文:《捕蛇者說》,《天說》;寓言《獨立的文體》:《三戒》:黔之驢,臨江之糜,永某氏之鼠 《哪三種動物?

》;遊記《獨立的文體》: 《永州八記》 《優美的山水遊記,表達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

王勃 《滕王閣序》

【注意】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市黃鶴樓,湖南嶽陽市嶽陽樓,江西南昌市滕王閣。

『唐初四傑』中最為出名的當數王勃。

整篇《騰王閣序》一氣呵成,字字璣珠,句句精妙,尤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杜牧 《阿房宮賦》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嫌都城咸陽人多,先王留下的宮殿太窄,就在渭南大興土木,營建新宮。

為此,秦始皇曾征集勞力七十餘萬,開采大批石料。

砍伐楚、蜀大批木材。

至秦滅亡時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據說當時人因宮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稱其為『阿房宮』。

整個宮殿規模宏大,富麗堂皇。

『六王畢,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秦亡後,項羽進入咸陽,焚燒秦國宮殿,大火三月不滅,阿房宮變成一片焦土!杜牧寫《阿房宮賦》是有感而發的。

當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唐敬宗李湛即位後,更是荒淫無度,好遊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深了社會危機,杜牧正是要借《阿房宮賦》來諷諫唐統治者要以秦為戒,不可淫奢極欲,重蹈秦亡的覆轍。

五、宋朝時期。

歐陽修 《醉翁亭記》

蘇軾 《賈誼論》,《石鐘山記》

范仲淹 《嶽陽樓記》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 《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注意】1069年,身為參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二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長信,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

本文是作者的復信。

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五事,並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滿。

文章批駁司馬光的意見,針鋒相對而文筆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舉重避輕而簡明扼要,既表明決絕的態度又不失贈答之禮。

《答司馬諫議書》中的『諫議』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勸的書信』,而要作『回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

六、金元時期。

元好問 《中州集》【原註】唯一的躲過戰火的金朝文學集。

七、明朝時期。

劉基 《賣柑者言》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歸有光 《項脊軒志》袁宏道 《滿井遊記》

【注意】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故世稱『公安派』: 袁宏道反對承襲,主張通變;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說。

他在禮部作官,雖然官務清閑,但污濁的官場仍使他嘗盡百暖百寒、乍陰乍陽的人間惡趣。

春在溪頭芥菜花,當他偶見嫩柳迎風、魚翔淺底的青山綠水時,他仿佛恍然大悟:人間不是沒有春光,人生不是沒有快樂!

張岱《西湖七月半》。

八、清朝時期。

清前期:三先生: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三大家:侯方域, 魏禧, 汪琬;

清中葉: 桐城派是最著名的散文流派,其主要作家方苞、劉大櫆、姚鼐等都是安徽桐城人得名。

方苞 《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原註】左忠毅公因彈劾魏忠賢,被誣下獄,受酷刑死於獄中。

魏忠賢死後,被追謚為『忠毅』。

逸事,指散失的沒有流傳的事跡。

姚鼐 《登泰山記》

清後期: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新散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