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她的故事卻依然出現在各大影視劇中,甚至還成為很多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關於武則天的歷史早已被說『爛』了,因此小編今天給您說個新鮮的事情——武則天為母修碑,可惜這塊碑後來的下場武則天做夢都想不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想知道,小編下面就來給您揭秘。
武則天是山西文水人,其父親叫武士彟,曾資助李淵起兵,因此也算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也為後來武則天能進宮參加選秀奠定了基礎。
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母親叫楊氏,於公元670年去世,而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掌握大權,正如史料記載『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
因此,楊氏死後武則天按照王妃之禮將其安葬於渭城,即現在咸陽韓家村的順陵。
其實楊氏之墓稱之為『陵』則是在武則天稱帝之後,她為了彰顯自己的孝心和提升母親的地位,便按照帝王之親的禮制為母親重修了墓園,並且還將原來的墓園面積擴大了十幾倍,修建了封土堆,內外城和墓道,同時在墓道兩側放置了大量石刻,如石獅,華表,石天祿和翁仲等等,以至於其規模都超過了唐高祖李淵的獻陵,在朝廷上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武則天修完順陵之後,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於是在公元702年又為母親楊氏立了一塊碑,即《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
史料記載,該石碑是唐睿宗李旦敕書,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撰寫,共計4000多字,內容主要描述了武則天和楊氏之間的情感。
當時,《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豎立在順陵,通高約11.6米,寬約3.2米,比武則天自己的『無字碑』還要大一圈。
值得一提的是,該石碑上還篆刻武則天創造的16個字,如曌《照》,埊《地》,玍《人民》和囝《兒女》等等。
然而讓武則天意想不到的是,《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在明朝就被毀了。
史料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關中地區發生地震,該『無上』石碑用於體型過高,基座不穩,因此在地震中被震倒摔成了三四節。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他帝王陵在地震中被毀的石碑很快就被當地百姓修復,但《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卻一直被忽略了,或許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順陵並非真正的陵,而是武則天僭越古代禮制的產物,因此也就不願意去修復被毀的《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
過了很多年,《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也幾乎被人遺忘了,一直到明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渭河發生洪水需要修建堤壩,而當時又欠缺石料搭建河堤。
因此,當地知縣就下令采集附近陵墓中的多餘石料,工匠們立刻行動起來,凡是看到墓園中的石料就往渭河運,所以在此過程中很多陵墓被毀,而首當其中被受到破壞的便是《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
《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被毀多年,早已埋沒在雜草叢生的土堆下,也許當時的工匠挖出殘碑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麼,就一股腦將它敲碎運往渭河修建堤壩。
後來,在清代史料中記載,乾隆年間渭河再次發生洪水,當地百姓也同樣搜尋石料修建堤壩,在此過程中也挖出了《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的殘塊,將它敲碎後全部倒入了渭河的滾滾洪水。
新中國成立之後,當地百姓在清理渭河的時候發現了幾塊石碑殘片,並且上面的篆刻的文字清晰可辨,如『初地六塵不染孤標水』,『銜冤汝痛撫穗帳』和『星中之月洎乎鳳凰開繇』等等。
文物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結合史料記載確定這些石碑殘片正是《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殘片,因此也證明了明清時期百姓用該石碑修建堤壩的記載。
如今,這些『無上』石碑收藏在咸陽博物館和西安碑林博物館,讓我們也有緣一睹其風采,但可惜都是殘片,也希望專家們能找到更多的殘片還原石碑。
這是武則天做夢都想不到的,她為母親豎立的『無上』石碑最後卻成了後人修建堤壩的材料,雖然沒有在陵墓中起到作用,但是在修建堤壩上做出了貢獻,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
如今,這件石碑又成了珍貴的文物,在博物館彰顯了它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資料:
《武則天傳》作者:王尚琦,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唐順陵》作者: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