蒞臨楚國傳經送寶的孔子。《網路歷史》

春秋時期儒學思想雖然在楚國早有傳播,但是儒學的創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本人不僅到過楚國,而且在楚國滯留有四年之久。

孔子雖然仕楚失敗,但他將儒家的思想、著述及人才帶到楚國,為儒學在楚國的傳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歷史是明白的,賬可以這麼算:

前497年,陽春三月,春光明媚。

孔子因為在魯國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帶領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為期14年周遊列國的生涯。

他先後輾轉遊歷了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等多個國家,後來,又到了蔡國。

孔子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伐陳國。

楚國救援陳國,軍隊駐紮在城父。

楚國人聽說孔子居住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之間,就派人邀請孔子到楚國去,孔子答應了楚國人的邀請。

陳國和蔡國的大臣聽說孔子即將前往楚國,害怕孔子被楚國重用,對陳國和蔡國構成威脅,於是派人前去把孔子圍困在野外。

孔子和弟子們無法脫身,糧食也斷絕了。

後來,孔子派子貢到楚國去請求救援。

魯哀公六年,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為孔子解除了圍困,將孔子接到了楚國。

孔子由蔡進入楚國的葉縣,遇到楚國有名的政治家沈諸梁向其問政,史稱『葉公問政』。

葉公問:『為政之道是什麼呢?』

孔子說:『為政者應該使遠方的百姓自願來歸順,使近處的人民心悅誠服,即讓『近者說,遠者來’,施行仁政,安撫百姓、廣納賢士』

葉公聽從孔子的教誨,將葉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有一天,葉公說:『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

孔子卻不以為然地說:『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葉公是尚法的,是提倡大義滅親的;孔子註重親情倫理,是反對大義滅親的。

在這方面,兩人是存在分歧的。

孔子到達楚國後,楚昭王為了表示自己對孔子的敬重,想把有居民的七百裡方圓的土地封給孔子。

楚國令尹子西對楚昭王說:『 大王出使諸侯的使者有像子貢這樣的人嗎?』楚昭王說:『沒有。

子西說:『大王的相國有像顏回這樣的人嗎?』楚昭王說:『沒有。

子西說:『大王的將帥有像子路這樣的人嗎?』楚昭王說:『沒有』

子西說:『大王的各部長官有像宰予這樣的人嗎?』,楚昭王說:『沒有』

令尹子西說:『 楚國的祖先在周朝受封,封號為子男爵位,封地僅有方圓五十裡。

現在孔子修治三王五帝統治天下的道術,彰明周公、召公的德業,大王如果任用他,那麼楚國還想世世代代保住決泱數幹裡的土地嗎?周文王在豐地,周武王在鎬地,以百裡領地的小國君主最後稱王天下。

現在孔丘占有七百裡土地,又有賢能的弟子輔佐他,這不是楚國的福分啊』

楚昭王聽了子西的話,認為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給孔子封地的想法。

孔子在楚國四年,一直沒有受到楚王的重用,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

有一次,孔子外出,楚國有一個裝瘋的隱士接輿經過孔子的車前,歌唱道:『鳳凰啊鳳凰,你的德業是多麼不吃香!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將來的事情還可重作主張!算了吧,算了吧,現在從政的人是自投火坑!』

孔子聽到接輿的歌唱,知道這是一 個有大智慧的異人在用歌唱的方法對自己提出善意的勸告,就趕緊下車,想同接輿進行交談,可是接輿立即快步走開,孔子未能與他交談。

接輿的狂歌點醒了夢中人一孔子,他醒悟到自己在楚國滯留下去隻是毫無意義地空耗時光。

於是,魯哀公九年,孔子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楚國,進入衛國,結束了在楚國長達四年的生活。

孔子適楚雖然仕途不順,但對於儒學在楚國的傳播卻具有重要的影響。

同時孔子在楚國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其儒家思想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孔子適楚之時,其主要弟子如子路、顏淵、子貢、子張等多跟隨左右。

在孔子死後,這些弟子及其後學紛紛南下楚國,儒學入楚已成浩蕩之勢,掀起了北方儒學在楚國傳播的又一次高潮。

據韓非《顯學篇》記載,孔子死後,儒家學派內部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儒分為八』的局面,即子張之儒,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而這八家學派其實是指活躍在楚國的各家儒家學派,它們都有在楚國傳播儒學的經歷。

韓非為何此時將自己的學術視角僅僅局限在楚國之地呢?因為《顯學篇》是韓非在楚國的蘭陵拜師荀子之時所作。

換言之,《顯學篇》中的『儒分為八』其實是韓非以楚國的學術視野對當時儒學發展情況進行觀照,因而不包括孔子其他弟子的儒家學派,如著名的子夏氏之儒與子謝氏之儒。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孔門子弟入楚傳播儒學,但是真正在楚國從政治上推行儒家主張的,是儒學的殿軍人物荀子。

楚國令尹春申君曾聘荀子為蘭陵令。

荀子曾先後三次到過楚國,治理蘭陵前後十七年之多,內修政務,吏清民富,政通人和。

第三次到楚國是公元前253年,因有人向春申君力薦荀子,荀子被請回楚國再任蘭陵令,晚年客居楚國從事著述,葬於蘭陵,荀子在出任蘭陵令期間雖然沒有什麼政績可考,但提出的『王霸並用,禮法雙行』的治國方略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儒家思想在楚國的傳播,為楚國帶來了大量珍貴的典籍和寶貴的人才,為『驚才絕艷』的荊楚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楚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