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秦檜一直遭到百姓的唾罵,不管什麼時候提起,浮現在腦海中的永遠都是『罪人』的形象。
杭州嶽王廟前,直到現在都還放置著秦檜的跪像。
前來參拜寺廟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個人臨走前都少不了一個環節——給秦檜兩巴掌。
在筆者看來,這項儀式恐怕會一直持續下去,但凡有人敢提出撤走秦檜的跪像,必然會遭到人們的譴責和發問,『千古罵名』還有人想要洗滌?
反觀嶽飛,忠義精神和愛國熱情什麼時候都會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這或許正如某位哲學家們所言那般:
人活一世,有限的生命要得到無限的延續。
隨著贊頌嶽飛的人越來越多,對秦檜的唾棄和罵聲隻會愈發猛烈。
當然秦檜雖做出了這般茍且之事,但並不代表他的後代也是如此。
據相關文獻記載,秦檜其中的後代子孫中出了一個『狀元郎』,他在路過嶽飛墓的時候寫下了兩句詩,沒想到成為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秦檜後人
秦檜在朝為官多年,一度坐到了宰相之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本以為他會竭盡所能拯救大宋,畢竟曾經的『熱血』面貌人們看得見。
誰也沒想到後來會變成投降派,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抗金英雄嶽飛投入大牢,並將其殺害。
當時秦檜還有個哥哥名叫秦梓,後者得知這個消息後,隨即和他斷絕了兄弟關系。
如此大義之舉,引得了天下百姓的贊賞,朝廷大臣們紛紛向皇帝諫言,希望有一天能讓秦梓入朝為官,大宋必定會別有一番新象。
天下不負眾人所望,秦梓在當時得以步入仕途,輔佐治理大宋江山。
本以為這樣的好聲名會一直延續下去,沒想到後來被部分『有心人』謾罵聲討,但目標不是秦梓,而是他的後代子孫秦焴和秦燧。
人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權衡利弊後,二者分別搬到了江蘇和安徽居住。
到了清朝時期,秦梓的後人已經衍生到了秦大士一代,沒想到也徹底崛起。
秦大士自幼聰慧,年少時期就飽讀經書,在父親的推薦下,秦大士報名參加了科舉,最終將『狀元』一名收入囊中。
即便如此,還是無法阻擋某些『有心人』的嘲諷。
後來秦大士和友人外出遊玩時,恰好經過嶽王廟,『喲,這不是秦檜的後人嗎?現在中了狀元了,身份不一樣了』。
論血緣關系,秦大士算不上秦檜的後人,誰讓他獲得了狀元,那就要借此進行謾罵。
『什麼?這是狀元?狀元的文學水平絕對不在話下,此情此景,是不是得當著眾人的面賦詩一首呢?』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秦大士脫口而出。
言外之意很明顯,秦大士為先人秦檜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自己直到現在都無法擺脫這樣的內心情感,同時也提到了對嶽飛的愧疚,經典之作直到現在都被人們流傳。
如此大度的胸懷和自降身份的氣魄,秦大士未來必能謀一番大事。
得到重用
在殿試環節中,秦大士的才能特別突出,得到了當朝皇帝乾隆的欣賞,隨即欽定為狀元。
秦大士因為這兩句詩聲名越來越大,慢慢也傳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中,後者一道聖令將其召入朝廷,想要確認他的身世。
一番叩拜之禮後,乾隆直接發問:汝家果秦檜後乎?
意思很明顯,你到底是不是秦檜的後代?皇上之前不問,咱也不提這事就算過去了,沒想到這次直接問到了臉上,真是躲都躲不過。
在場的大臣有的開始捂臉,他們意識到秦大士可能要丟命。
如果自己撒謊,乾隆得知後必然會以『欺君之罪』將其斬首;如果自己承認,『狀元』之名必然會被撤回,多年寒窗苦讀的心血付諸東流不說,甚至還有可能被附上其他罪名。
秦大士沒有正面回答,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管自己是不是秦檜的後代,這些看起來都不是那麼的重要,因為自己效忠的是乾隆皇帝,必然會盡己所能。
乾隆的內心還是有些不自在,畢竟這是當朝大事,加上個人做事必須完美的性子,必然是要將狀元之名收回。
誰曾想乾隆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決定重用秦大士,隻因他的腦海中想到了後者寫過的兩句詩。
如此優秀的人才絕不能被埋沒,自己要用伯樂之眼,讓千裡馬盡情發揮個人才能。
秦大士沒有辜負乾隆的期望,為官生涯不僅受到了天下百姓的認可,整個秦姓家族也就此崛起,在清朝滅亡之前一直是貴族的存在。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還是氣節的重要性。
有些人為了利益與前途,置氣節可有可無,秦檜正是其中一者;秦大士放下個人的榮譽,願意自降身份但堅持氣節,整個過程雖然歷經坎坷,然而卻開創出了自己的事業,實屬不易。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人生有氣節,不被世事繁俗牽累,才會不畏人生枷鎖。
可有些人偏偏要當『另類者』,用權勢利益對『氣節』進行衡量,最終隻會累倒在前進的途中,還要遭到留言唾棄,這又是何苦?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