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恨透秦始皇?因為他,日本沒能像英國一樣崛起。《網路歷史》

要說日本人最恨哪位中國皇帝,在筆者看來,那恐怕非秦始皇莫屬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長生不死,曾請一名叫做徐福的方士入海求取長生不老之藥。

徐福胃口很大,向秦始皇要了500童男、500童女和無數珍寶,然而帶著浩浩蕩蕩的船隊入海『求仙』。

但是望眼欲穿的秦始皇,並沒有等到徐福的歸來。

徐福一路向東,從此再無音訊。

傳說中,徐福最終去了日本,並在當地建國。

有人說,徐福就是日本傳說中的神武天皇,也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如果僅從徐福與秦始皇的恩怨,很難得出日本人討厭秦始皇的結論。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讀者老爺們就會發現,秦始皇的確被日本人恨透了。

日本很想學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幾乎處處學習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英國。

日本仿照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組建了強大的海軍。

他們研究英國歷史,試圖找出英國之所以強大的真正原因。

經過仔細地琢磨,日本人才發現,英國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因為歐洲的不統一。

和日本一樣,英國也是個島國,被一道叫做英吉利的狹窄海峽隔離於歐洲大陸之外。

曾經,英國人夢想登上大陸,於是與法國人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

然而由於法國的崛起,英軍不斷失敗,最終被驅離大陸,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島國。

在放棄成為陸地大國的夢想後,英國老老實實地經營英倫三島。

英國建立了強大的海軍,並戰勝了當時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西班牙,成為世界最強的海軍國家。

由於有最強的海軍,所以英國已然自保有餘。

他們利用遍佈世界的海軍,將自己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然而在當時,英國還有許多對手,而這些對手幾乎全在歐洲大陸上。

為了對付這些對手,英國巧妙地施用了『大陸均衡政策』。

英國運用靠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歐洲大陸的列強彼此牽制和相互爭奪,防止一國稱霸歐洲。

當法國興起後,英國立即出面組織反法同盟,將法國扼殺於搖籃之中;當俄國強大,英國就立即聯合法國發動克裡米亞戰爭,讓俄國一夜回到解放前;當德國強大,英國立馬聯合法國與俄國,與德國進行了世界大戰。

英國通過『鋤強扶弱』,制止了歐洲的統一,也維護自己最強的地位。

直到今天,英國雖然加入歐盟,卻仍時常流露出『大陸均衡政策』的影子,不停地為美國拆德國和法國的臺。

曾經,有很多歐洲國家想完成歐洲的統一,但都因英國的作梗而沒有成功。

而大英帝國的霸權,也持續了三個世紀之久。

對於英國,日本真是羨慕嫉妒恨。

英國面對的是一個分裂的歐洲,但是日本卻面臨的是一個統一的中國。

而這個統一的大國,在兩千年前就建立了。

秦始皇的統一,斷絕了日本各個擊破的陰謀

在秦始皇之前,中國采用的是分封建國的政策,沒有實現全國的統一。

雖然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迅速強大,經過六代君王的奮戰擴張了很多領土。

然而,秦國的國土仍比六國小五倍,人口少十倍。

秦始皇繼位不久,還曾被五國聯軍攻入函谷關。

然而秦始皇精明強幹,僅用十年時間就攻滅了六國,實現全國的統一。

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大開大合,他建立了符合中央集權統治的三公九卿和郡縣制,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在全國建造了馳道,在北方建設了萬裡長城。

同時,秦始皇還不斷用兵,向北逐走了匈奴,向南滅亡百越,初步形成中國國土的雛形。

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秦朝的制度卻被後世王朝完整地繼承,隻是披上了一層儒學的面紗。

正如毛主席所說:『萬世皆行秦法度』

由於秦始皇的先鋒作用,雖然中國屢次分裂,但是最終仍歸於統一。

從元朝至今,中國統一的時間已經超過700多年,創造了奇跡。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多麼想和英國一樣,面對得是四分五裂的中國。

明治維新後,日本進入了鼎盛,而當時的中國由於軍閥混戰,陷入了相對分裂。

日本趁此機會進入中國,試圖肢解這個古老的國家。

然而日本人所利用的軍閥都十分有國格,張作霖寸土不讓,張學良在重壓之下改旗易幟,使中國出現了表面上的統一。

然而日本還是不死心,仍然希望肢解中國,所以他們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建立偽滿洲國,策劃蒙古、華北獨立,試圖將中國分成好幾塊。

而日本自己就能像英國一樣,在各國之間縱橫捭闔,占盡便宜。

然而中國卻在亡國滅種的危機面前激發了統一的慣性,全民族聯合起來,一致對外,最終贏得了對日本的勝利。

自秦始皇統一全國一來,中國人對於統一就有一種深深的執念,形成了強大的慣性,而這種慣性絕不是小小日本所能捍動。

中國之所以能在日本的侵略下幸存,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秦始皇。

因為秦始皇,日本不能實現自己稱霸大陸的夢想,你說日本人能不恨秦始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