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 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網路歷史》

就拿對比三個人的能力,打個比方,三國演義比楚漢爭霸和隋唐演義加起來都要更為為人知曉,所以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遠比劉邦和李淵所處的時代深刻,了解曹操的能力卻不一定清楚劉邦和李淵的能力,要知道,無論環境怎麼好,對手怎麼差,在亂世之中建立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人也絕對不可小覷!

秦朝和隋朝的滅亡方式與漢朝的滅亡方式不一樣,土崩和瓦解的區別。

能否在亂世之中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要看亂世是否足夠亂,如果亂世開端,那麼諸侯紛爭幾十年才會出現一個有能力逐一兼並對手的,如果亂世已經存在很多年,也會產生一個有能力席卷八荒的梟雄。

秦朝滅亡之後,六國貴族加上項羽叔侄,各地暴亂,全國戰爭導致中原滿目瘡痍,秦朝的框架已經完全破碎,可謂是土崩式滅亡;隋朝在隋煬帝被殺之前,就已經有全國范圍的農民起義,在宇文成都弒君之後,各地諸侯群雄爭霸,短時間內隋朝亦可謂土崩式滅亡;而曹操面對的漢朝末年不一樣,漢朝是在強盛之中消亡的,是自身仍舊有實力的情況下逐步瓦解的。

這一點看看三個時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動向就知道,秦末漢初畏懼匈奴,隋末唐初防備突厥,維度漢末依舊傲視草原。

也就是說,曹操面對的是依舊有實力的有民心的沒落王朝,各方依舊對漢朝懷有思念之心,而劉邦和李淵所處的時代,前朝土崩式的滅亡使得民眾與軍閥對於前朝並無思念之情。

戰亂的人口,戰爭資源不一樣,消耗時間不一樣。

秦末和隋末,人口和王朝興盛之時略有減少,大規模減少是在劉邦和李淵統一過程中的戰亂之中引起的,而曹操在有能力逐鹿中原的時候,中原人口已經經歷了斷崖式的銳減,彼時的戰爭資源已經極度匱乏,雖然孫權、劉備、張魯、馬騰之流在人口基數上遠少於曹操,但是總人口的極度下滑使得曹操也很難發動起大規模的兼並戰爭了。

永壽三年,即公元157年,也就是東漢開始戰亂的四十年前,全國人口達到峰值,5746萬人左右,加上羈縻的遊牧民族和百越等等,全國人口大概率在6000萬以上,而到了三國各自滅亡天下一統的時候,根據《三國志》給出的數據推算,此時魏國440萬人左右,蜀國95萬人左右,吳國230萬人左右,而這大概是公元280前後的數據,這是三國開始後休養幾十年後的數據,可見曹操時代人口更為稀少,各方都難以支撐大規模的兼並戰爭。

對手的等級不一樣,對手的集中不一樣。

前面說過,網絡上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般都是曹操之所以沒能一統天下是因為遇到的對手比劉邦和李淵厲害,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原因但是絕非主要原因。

另外還有對手是否集中的問題。

劉邦在楚漢爭霸正式開始之後,主要對手隻有項羽一人,彼時劉邦在土地占有和人口擁有上都已經超過了項羽,其綜合實力已經遠在項羽之上,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可以輸很多次,而項羽輸了一次就要自刎烏江的原因。

李淵的境遇比劉邦略好,他所遇到的對手比劉邦遇到的略微遜色,但是在對手分佈上沒有劉邦集中。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對手等級都高,袁紹、呂佈、張魯、馬騰、孫權、劉備,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雖然放在三國時代這些人很多都是配角,但是他們的能力放到其他亂世都是一方霸主的存在。

另外曹操遇到的對手並不集中,且自己的地理位置在創業階段並不具備優勢。

實際上,對於不同時代互相對比的問題,向來沒有準確答案,我們能夠做的,隻有在歷史背景下尋找可能的原因。

以上是我自己的推測判斷,歡迎朋友們交流補充,亦歡迎朋友們斧正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