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地理環境決定後代帝王必定會掉入溫柔鄉
南京地處江南,氣候濕潤,經濟發達,文化先進。
在一個地方待長了人就容易產生惰性。
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文,朱允文肯定不會遷都北京,那麼在南京這種文化環繞、詩歌薈萃的溫柔鄉裡,後代帝王必會越來越不思進取,必然會再出現陳後主、南唐後主那樣的詩人、畫家之類的帝王,天天風華雪月、醉生夢死。
宋朝的皇帝為什麼不思進取,拋開其他因素我覺著與開封、杭州過於繁華有關,好日子過習慣了誰還去想過窮日子,切不說北宋還有過一段相對和平的環境,就是南宋在金兵壓境大亂當前的環境下,朝廷君臣照樣醉生夢死隻管享受。
當然了每個朝代的京都都比較繁華,但南京不一樣,南京過於靠江南,沒有長安、洛陽那樣靠近西北還能沾染上點胡人的豪爽之氣,南京純粹是溫軟之風,風流才子遍地,歌樓酒肆爭鳴,十裡秦淮河更是出名的紅燈區,純粹是溫柔窩、風流鄉。
看看在南京定都的幾個朝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以及後來的南唐,那一個傳久遠了。
因此即使朱允文靠譜有作為,他的兒子、孫子就很難說了。
南京的地理位置不足以控全局
中國的地理位置是西北高、東南低,北方對南方有俯沖優勢,而南方對則需要仰視,因此歷史上大部分是北方統一南方,而南方北伐全勝的不多,除了朱元璋。
南京地處江南,對南北、東北邊關出事望塵莫及,而這兩個方向偏偏是歷朝歷代的大敵所在。
朱元璋在世時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派太子朱標到西安、開封去實地考察,可朱標身子骨弱,回來後便得病死了。
同時朱元璋在南京起家,不太願意離開龍興之地,加上歲數大了,折騰不起了。
在明初崛起之時,兵峰可直達西北,對長城一線的邊關進行有效的控制,但隨著國內穩定、惰性一起,朝臣們就會看不到敵人,政府運轉效率便會出問題,往西北、東北運兵就會有困難。
再加上江南文化先進,明清科舉中舉的大部分是江浙人,朱允文又是被江南大儒環繞,帝都所在地必然會形成巨大的江南利益集團,時間一長肯定會綁架朝廷,形成局佈利益,導到全國出現不平衡,就象明朝未期的東林黨一樣。
蒙古大敵所在
雖然朱元璋時代滅了元朝,並對蒙古進行深入打擊,但蒙古勢依然強大,朱棣登基後沒幾天便出蒙古入侵,無奈朱棣隻好親自上陣,長駐北京,南京讓太子監國,朱棣更是五征漠北,但到了明英宗時位然遭土『木堡之變』的慘劇。
即使朱棣不反,但在朱允文削藩的大政下,朱棣朱權必然會離心離得,那在防禦蒙古上就不會全力以赴。
假設朱允文不削藩,朱棣朱權也會盡力守邊關,但到了兒子輩孫子輩會出現啥變故也很難說。
明承宋制,實際上還是重文輕武那一套,在朱棣『天子守國門』的方針下,後代皇帝還能感受到壓力,朝臣們為了身家性命還能盡心盡力做好長城一線的防禦,那麼朱允文及子孫們長期待在南京會怎麼樣?
邊關守備必然日漸疏散荒廢,一旦蒙古入侵,必然守不住,那麼就會打過北京進入中原,宋朝的歷史便會重演。
總之,朱棣若是不取待朱允文,明朝在兩三代後必會出現變局。
若要想長久,就必須在朱允文及其子孫中出現二三個大有作為的明君,遷都北京保持大明發展的勢頭,才能長久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