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三〇八 淮南三叛。《網路歷史》

魏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壽春的戰事進入緊要關頭。

文欽對諸葛誕說:『蔣班、焦彝認為我們不能出城而走,全端、全懌又已率眾投降,這個時候敵人一定沒有防備,可以出城一戰了』

諸葛誕和唐咨等人都認為很對,抓緊準備好進攻的器具,從南面五六個晝夜連續進攻,想要突破重圍。

魏軍占據高處,發射石車、火箭,燒破叛軍的進攻器具,箭石像雨一樣瀉下。

諸葛誕軍死傷遍地,流血充滿塹溝,被迫退回城中。

城內的糧食越來越少,不斷有人出城投降,達數萬人之多。

文欽想讓北方人都出城投降,以節省糧食,留下他與吳國人一起堅守。

諸葛誕不同意,兩人之間開始互相怨恨。

文欽平時就與諸葛誕有矛盾,隻是有著共同的敵人司馬昭而暫時結合,事態緊急時就愈加互相猜疑。

文欽去找諸葛誕商量事情,諸葛誕卻乘機殺掉了他。

文欽之子文鴦、文虎在小城中領兵,聽到文欽的死訊,就想帶兵去為父報仇,但手下兵士都不願為他們效命,二人隻好越過城墻,隻身逃出,投降了司馬昭。

魏軍將領都請求殺了他們,司馬昭說:『文欽罪不容誅,他的兒子本來也應該殺掉,但文鴦、文虎因走投無路而歸順,此時城還沒攻破,殺了他們就更堅定了城內敵兵的死守之心』

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讓他們都擔任將軍,並賜爵關內侯。

司馬昭采取攻心計,讓文鴦、文虎率數百騎兵繞城而走,邊走邊高呼:『文欽之子尚且不被殺,其餘之人就更沒什麼可害怕的了』

城內守軍已是饑餓難耐,困頓不堪,聽了他們的喊話,十分高興,都失去了鬥志,盼著早日投降。

司馬昭親自來到包圍圈,見城上守軍雖然手持彎弓,卻不發箭,認為總攻的時機到了,於是發令說:『可以進攻了』

魏軍四面進攻,同時鼓噪吶喊,登上城墻。

二月二十日,壽春城告破。

諸葛誕見形勢危急,單槍匹馬,率領麾下突擊小城,想要闖出城去。

魏大將軍司馬胡奮手下的兵士趁亂殺死諸葛誕,又誅殺其三族。

魏軍俘虜了諸葛誕麾下的數百人,但這些人拒不投降,說:『為諸葛公死,不恨』

魏軍將他們排成隊列,每殺一人,就問其餘的人降不降,結果沒有一個人投降,最後全部被殺死。

吳將於詮說:『大丈夫受命於君主,帶兵來救人,即使不能取勝,也絕不做敵人的俘虜』

說完,脫掉盔甲,突入魏軍陣中,力戰而死。

唐咨、王祚等人投降。

魏軍俘虜吳國兵卒一萬多人,繳獲的兵器堆積如山。

司馬昭召集眾將,商議如何處置俘虜。

不少將領提議說:『淮南地區仍為叛逆之徒所占據,這些吳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們回去,應該把他們全部活埋』

司馬昭說:『古人用兵,以保全對方的國家為上策,隻殺其首惡而已。

吳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顯示中國的寬宏大度』

議定結果,一個俘虜都不殺,在三河地區接近京師的地方,將他們分散安置。

又授予唐咨安遠將軍之職,其餘的副將,也都給了相應的地位和封號。

眾人都心悅誠服。

那些被諸葛誕脅迫掠虜而來的淮南將士、官吏百姓,都赦免放回。

又聽任文鴦兄弟收斂其父屍首,還派給他們牛車,拉到舊墓安葬。

司馬昭對王基當初不聽調度不但沒有責怪,還寫信稱贊他說:『當初議論對策時,眾說紛紜,要求轉移到北山的人很多,我沒有親臨營壘實地勘察,也認為應該轉移。

將軍深入地考慮利害得失,獨自堅持固定的意志,上邊違背朝廷詔命,下面拒絕眾人之議,最終制服敵人,擒獲賊兵。

即使是古人所說的那些忠臣良將,也不能超過你啊』

司馬昭還想乘勝派遣諸軍輕兵深入,招撫迎接唐咨等人的子弟,利用敵人的內部裂痕,促進吳國消亡之勢。

王基進諫說:『以前諸葛恪乘著東關獲勝之機,傾巢出動江南的兵力圍攻新城,不但沒有攻克城池,兵士還死了大半。

薑維憑借洮西的便利條件,輕兵深入,結果糧餉不繼,軍隊在上邽遭到覆沒。

在取得大勝之後,上下之人就會輕敵,輕敵就不會過多考慮困難的一面。

如今敵人在外部剛剛失敗,內部憂患又沒有弭合,必然加緊防備,齊心禦敵。

而且,我們的兵士外出已經一年多了,人人都有歸家之心。

如今我們殲滅敵兵十萬,擒獲罪魁禍首,自歷代征伐以來,還沒有哪次戰役像本次這樣獲得了全面勝利,又沒損傷多少兵力的。

武皇帝在官渡戰勝袁紹,自認為所獲已很多,就不再追殺,這是害怕會挫傷自己的威勢啊』

司馬昭聽了王基的話,停止了這次行動。

又奏請魏帝曹髦,任命王基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封東武侯。

王基上書辭讓,把功勞歸給參謀和輔佐的下屬,於是其所屬長史、司馬等七人都得以封侯。

王基於魏甘露四年《259年》調任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司馬昭攻克壽春,鐘會出謀劃策很多,因此,司馬昭對他日益親近重視,委任他辦理機密要事,時人把鐘會比之為漢代的張良。

四月,司馬昭回到京師,曹髦下詔將『丘頭』改為『武丘』,以表彰司馬昭的軍功。

五月,曹髦詔令,任命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食邑八個郡,加賜九錫。

司馬昭先後推辭了九次,曹髦才收回成命,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其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

八月,任命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

歷史上將三國時期發生在壽春的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稱為『淮南三叛』。

王凌是一叛,毌丘儉、文欽是二叛,諸葛誕乃三叛。

經此三叛,反對司馬氏的曹魏勢力基本被清空,再也沒有實力派人物支持曹魏,士大夫轉而紛紛投靠司馬氏,朝政大權完全歸於司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