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便大殺功臣。
而淮陰侯韓信,因為功高震主,所以也成了被殺的人員之一。
雖然是呂後與蕭何下得手,但背後肯定也有劉邦的影子。
如果劉邦不同意,呂後是斷然不敢把這麼一位漢朝『軍神』給處死的。
韓信
其實韓信落得這個下場,完全是自找的。
他手下有位謀士曾勸他割據齊國自立,他因感念劉邦恩德沒有同意。
如果他聽了謀士蒯通的話,那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呢?劉邦能打敗他麼?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韓信所處的地位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時,還未到平原渡口,就聽說劉邦手下的謀士酈食其已經勸說齊王歸漢。
他本想撤軍,結果蒯通卻激他:『您奉詔攻打齊國,現在隻是聽說漢王的特使勸降了齊王便想撤軍,漢王有給您下令停止進攻麼?酈食其一個說客,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
而您領著幾萬人馬,一年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大麼?』
劉邦
韓信覺得蒯通言之有理,便趁著齊軍對漢軍防備松懈,一口氣打下了齊國。
而倒黴的酈食其,也被齊王當內奸給煮了。
齊王逃出後向西楚霸王項羽求助,項羽便派大將龍且帶20萬人馬圍堵韓信。
結果韓信利用龍且驕傲自大的心理特征,水淹楚軍,斬殺了龍且。
而項羽也因為損失了這20萬楚軍在軍事上處於被動地位。
韓信
蒯通對韓信的建議
占了齊國後,韓信就給劉邦寫信,說他要當代理齊王。
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所以立刻便同意了。
之後劉邦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命韓信帶兵進攻楚軍。
項羽因為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表示願意承認韓信的齊王地位,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
蒯通也勸韓信說:『您雖然身居臣子之位,但卻功高震主,一旦平定天下,必遭殺戮。
不如割據齊國,與楚漢三足鼎立』
蒯通
但韓信認為劉邦不是這樣出爾反爾的小人,也不願背叛劉邦,所以便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如果韓信當初采納了蒯通的建議。
那天下的走勢又會如何發展呢?小編認為,三足鼎立的可能性非常大。
割據後的後果
首先從軍事上來說,韓信的打仗能力,劉邦是拍馬難追,這一點就連劉邦本人都承認了。
所以讓劉邦滅掉當時的韓信,不太可能,這也是他當初肯封韓信當齊王的原因。
當然,韓信也不會坐視項羽滅掉劉邦,因為那樣項羽就會集中精力對付他。
秦末諸侯地圖
其次從經濟上來說,齊國一直屬於六國中的富饒之地。
如果韓信割據齊地稱王,那憑借齊地的人力物力,國力也會蒸蒸日上。
有龐大的經濟基礎做後盾,面對楚漢兩國時,韓信也不會慫。
項羽
最後從政治角度來講,當時各地百姓對『統一』的觀念認識還不是很強,『正朔』一詞更是無從談起。
劉邦也是草根出身,他能當稱王當皇帝,韓信憑什麼不行?所以從民心上,韓信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而且三方彼此制衡,也很容易維持天下的穩定。
隻是韓信政治天賦太低,所以才沒能想到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