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飄飄處處聞
戴敦邦繪白居易《長恨歌詩意圖》《《唐詩選》插圖》
李白被斥去朝
安旗
李白總算有了報效國家的機會。
待詔翰林三年來,他第一次不是侍候皇帝洗澡,不是侍候娘娘賞花,不是為梨園配詞,總而言之,不是為帝妃們吃喝玩樂效勞,而是為朝廷起草出師詔。
因此,當內侍從汝陽郡王李璡慶賀新春的筵席上找到李白,雖然他已半醉,卻欣然奉詔前往興慶宮勤政務本樓。
玄宗早已在樓上等候,禦榻上文房四寶早已擺好,爐火也燃得正旺。
玄宗先讓他將臉和手洗凈,又讓他喝了一盞剛沏好的『龍團』新茶,然後便親自將詔令大意說與李白。
原來是吐蕃在三年前攻占了青海的石堡城,大唐天子認為他有不臣之心。
雖然也曾用兵,奈何將非其人,出師不克,未曾消得心頭之恨。
近年,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出師桑乾,連戰皆捷,拓地千裡,威振漠北。
天子大喜,特地加封他為左武衛大將軍,意欲讓他率領大軍西征吐番。
最後,玄宗還引經據典地說道:『《書》雲:‘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朕欲懲此頑夷,威懾西域。
讓他們知道我天朝的厲害!』李白不知究竟,隻顧考慮這一篇振中國威的文字如何寫得鋪張揚厲,堂而皇之,超過司馬相如。
便啟奏玄宗道:『請陛下賜臣無畏,臣神旺氣足,方能盡其所能』玄宗說道:『你就隨便一點不妨』李白便抹掉帽子,脫下外袍,一邊開始構思,一邊抬腿要上禦榻,這才發現靴子還沒有脫,又恐弄臟了剛洗凈的雙手,玷污了鳳毛筆,染黑了蟠龍箋。
剛好,高力士站在下首。
坐在禦榻邊上的李白便把腳向他一伸:『勞駕幫個忙』高力士萬萬沒有想到,除了萬歲爺,竟還有人敢叫他『幫』這個『忙』。
還來不及考慮這個忙是幫的好,還是不幫的好,一雙捧慣了禦足的手,卻已捧住了李白的靴子。
李白趁勢一縮腿,左足一隻便已脫下,右足一隻又已遞到高力士手裡,高力士也就隻好『幫忙』到底了。
當高力士失神地站在那裡,後悔他沒有來得及叫小太監過來幫忙的時候,李白早已筆走龍蛇,草開詔書了。
玄宗一盞茶還沒喝上三道,內侍已將詔書捧至眼前。
玄宗一看,洋洋灑灑,千有餘言,不但內容堂皇,措辭氣派,而且幹幹凈凈,文不加點。
於是龍顏大喜,對李白說道:『卿家捷才,深愜朕意。
明日上朝頒詔以後,當授卿中書舍人之職。
從今以後,專為朕司掌詔命,代草王言』
李白回到翰林院,喜得一夜沒有睡著。
首先是感到皇上一年四季並非隻是吃喝玩樂,他這翰林待詔也總算幹了點正經事,何況明天就要授給他中書舍人的實職。
中書舍人僅次於中書侍郎,中書侍郎又僅次於中書令,而中書令就是宰相。
中書舍人除主管起草詔令,還可以參預機密,不僅官階距宰相不遠,實際職務也距宰相很近。
他青年時代『願為輔弼』的夢想竟然快實現了,他即將成為第二個張九齡。
至於張九齡的下場,他卻顧不上去想,便又想到以中書舍人供奉翰林,再不是空頭翰林待詔徒有虛名,以後就有了自己的住宅,同子女也就可以團圓了。
到了天快亮時,他才小憩了一會,就又起來上朝了。
當他趕到大明宮時,隻見一片燈火,好像天上的星星,都降落到長安城裡。
他以為晚了,誰知還有比他更晚的。
由於玄宗好久不上早朝,朝廷官員都習慣晏起,今天早上就有好些人幾乎起不來。
直到卯時過了,人才到齊,皇帝也才升座。
第一件事便是宣讀出師詔,命朔方節度使、左武衛大將軍王忠嗣出列聽詔。
朝列之中便走出一位身著戎裝的將領,年約四十開外,身高七尺有餘,一表堂堂,英姿颯爽,卻又舉止安詳,氣度從容,使人想見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帥才。
他聽過詔令以後,不但沒有飛揚跋扈之態,反而滿面憂慮之色,高聲說道:『臣有下情容奏』接著便俯伏丹墀,慷慨陳辭:『臣之先父,為國死難,歿於陣前。
臣自幼蒙主上隆恩,養於禁中,賜名忠嗣。
國恩家仇,無日或忘。
雖屢有微功,未足以報。
自陛下授臣重任以來,竊思當年提刀躍馬,斬將奪旗,乃匹夫之勇,實非報國之上策。
臣願效戰國李牧,西漢李廣,以持重安邊為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以逸待勞,必操勝算。
萬裡邊疆,固可不戰而定。
否則,征伐頻繁,徒勞無功,興師動眾,動搖國本。
昔漢武好四夷之功,雖廣獲珍奇,多斬首級,而中國疲耗,幾至危亡。
晚年悔之,改弦易轍,息兵重農,方使國家轉危為安。
況石堡險固,易守難攻。
若貿然出師,屯兵堅城之下,必死傷數萬,然後事乃可圖。
臣恐其所得不如所失,故請休兵秣馬,伺其隙而取之,方為上計。
伏望陛下三思』
李白唯一傳世書法墨跡《上陽臺帖》《故宮博物院藏》
《李白傳》插圖之一
王忠嗣這一番話,聽得李白出了一身汗,又是慚愧,又是後悔,又是不安。
他真想跑出朝列去,握住王忠嗣的手說:『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抬頭看時,卻見皇帝臉上陰雲密佈,眾大臣面面相覷。
正在這時,當朝一品宰相李林甫,出列奏道:『陛下身為天子,天下之事都是陛下的家事。
陛下有詔,唯命是從就是忠』然後,他竟然轉身向文武官員們訓斥起來:『你們看看宮門兩旁的立仗馬,每天乖乖地站著,一聲不吭,享受的是三品俸祿;只要嘶一聲,就拉下去,再也休想到這裡來了!』李白一聽,不禁暗暗吃驚,原來如今當權的宰相竟是這等貨色!大概玄宗也覺得他說得不倫不類,打了個哈欠。
李白正想出列仗義直言,剛一轉身,卻有人將他袍袖拉住,一看是禮部員外郎崔國輔,搖頭向他示意。
他略一遲疑,又見朝列中走出一員將領,年紀不過三十來歲,卻是趾高氣揚,大言不慚地說道:『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偷雞還要費把米哩!既然是打仗,哪能不死人!俺中國現有五千多萬人口,死他幾萬,如九牛去一毛。
臣請募關中子弟三萬人,加上隴右、河西三萬人,以六萬之眾,何愁拿不下一個小小的石堡城!有人貪生怕死,我河西節度副使董延光可不怕死!只要能為陛下開邊拓地,俺視死如歸!……』
正當董延光講得白沫四濺,忘乎所以的時候,王忠嗣突然厲聲問道:『五年前,青海磧石之役,喪師上萬,丟盔棄甲逃回京師的,不就是你董延光嗎?
』董延光一下就啞了,隻得用手抹掉嘴邊白沫,退了下去。
王忠嗣緊接著又援古證今,備陳利害。
最後語重心長地說道:『朝廷頻年出兵,今關中丁壯,已征行略盡,孤兒寡婦,遍於京畿。
臣非貪生怕死,實不忍以數萬人之性命易一官。
願陛下亦下輪臺之詔,杜邀功之途,則社稷幸甚,蒼生幸甚!』說畢,叩頭不止,聲震殿廷,直到鮮血流出來,染紅了地面。
宋梁楷繪《李白行吟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李白傳》插圖之一
玄宗的臉色本已泛起怒容,及至目睹此狀,也好像不便發作,便揮了揮手,宣佈退朝。
李白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翰林院,先抱起酒壺灌了一氣,隨後頹然地倒在床上。
王忠嗣頭上碰出的鮮血老在他眼前出現。
王忠嗣最後一句話:『臣實不忍以數萬人性命易一官』,老在他耳際轟鳴。
他想來想去,決定給皇帝上書。
於是馬上坐起來,抽筆展紙,寫將起來。
當他正寫到:『臣亦不忍以數萬人性命易一官』,忽然有人推門而入。
一看,又是崔國輔。
崔國輔,吳郡人。
李白早在青年時代初遊金陵時就和他認識了。
兩人性格既投,又都愛寫樂府詩。
國輔小詩尤其和李白相近,也是清新而又自然。
國輔入朝後,當過集賢殿直學士,後調任禮部員外郎。
十年京官,半生閑職,使他雄心壯志已消磨殆盡,詩筆也好像退給了江淹。
李白入朝後,他曾多次來訪。
發現李白意氣不減當年,詩情猶勝昔日,使他十分欽佩,也使他不免擔心。
今天恰好和李白站在一起,見李白意欲出列奏事,恐他言語有失,因此暗中示意。
他下朝以後,脫去朝服,便趕到翰林院來。
果然不出他所料,李白正準備上書。
他連忙抓住李白的手說:『賢弟你有所不知,聽愚兄慢慢道來。
今天幸好是王忠嗣,忠嗣是皇上最心愛的將領,而且是看著他長大的,知他決無二心,所以當廷抗旨,不忍加罪。
若是別人,必定與周子諒同樣下場』接著崔國輔又將近幾年朝中內幕略談一二,比賀知章所說的尤有過之,絕非外人所敢介入。
李白這才恍然大悟,他除了侍候帝妃吃喝玩樂,休想有別事可幹。
何況侍候帝妃吃喝玩樂也遭到人們的忌妒和讒謗了。
翰林院一角,一群蚊子在哼哼:
『他哪裡像個翰林學士!醉臥長安街頭,已不是一次兩次了。
簡直像個叫化子,真是不成體統,有辱翰林!』
『就是在禁中,他也常是喝得酩酊大醉,好幾次都不能奉詔。
不,我看他是有意拒不奉詔』
『聽說,他竟敢叫高公公給他脫靴,可是真的嗎?
』
『可不是真的!再過些時,恐怕還要叫宰相給他磨墨,叫娘娘給他牽紙呢!』
『昨天晚上,主人賜我們觀伎,他聽了‘雉子班’這支曲子以後,寫了一首詩,中間有兩句:‘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
’你們想想是什麼意思?
』
『總是恃才傲物之意……』
『豈止是恃才傲物!他是罵咱們這翰林院是鳥籠。
你們看,這不是指斥乘輿麼?
』
『你們以為他隻是掉弄筆墨?
我前幾天從他窗下過,聽見他和什麼人在談王忠嗣怎樣怎樣……他和王忠嗣有啥關系?
』
『咦,這恐怕是交通外官,圖謀不軌啊!』
……
皇宮內院一角,兩個蒼蠅在嗡嗡:
『高公公,除了上次給你送來的稟帖外,我這裡又有了一條。
那窮措大聽到人們議論他,竟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說他在院裡一天到晚無非讀書,不知怎的招來一些是非。
詩中把他自己比成是白璧,罵大家是蒼蠅。
最後還說他在這裡沒有久留的意思,膽敢把翰林之職視若敝屣。
你看,這是他的親筆』
『張駙馬,這還是不夠啊!我看這事得借重楊娘娘,她說一句,頂咱百句。
但是她哪管你什麼恃才傲物,指斥乘輿,交通外官?
總有什麼事犯著她才好。
我聽見楊娘娘昨天還在背誦他的《清平調》三首。
你的文墨比我高深,看看這三首詩裡能覓個縫不?
只要有個縫兒,咱們就給他下幾個蛆』
『待我想來……‘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飛燕’……趙飛燕……有了!高公公,有了!趙飛燕原是娼家出身』
『好,好,好,這一條抵十條。
她一聽準會說:‘這李白恁利害呀!還會繞著彎兒罵人,竟罵到俺家頭上來了!’我在旁邊再吹一吹風,扇一扇火,她一氣,告到咱主子那裡,管叫他李白滾蛋!』
『這一下可消了你脫靴之恨了!高公公,你該怎樣謝我呢?
』
『這一下不也拔去你眼中釘了?
他一來,你在主子心目中一落千丈。
去年侍駕溫泉宮本來該是你的差事,那件宮錦袍本來也該是賞給你的,眼睜睜被他奪去了。
你倒該謝我才是』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戴敦邦繪白居易《長恨歌詩意圖》《《唐詩選》插圖》
興慶宮寢殿一角,帝妃們在聊天:
『聽愛妃這一說,李白確實不識抬舉。
朕也看他不是廊廟之器,還恐他‘言溫室樹’呢!』
『陛下,啥叫‘言溫室樹’?
』
『就是泄漏宮廷秘密。
漢成帝時大臣孔光,孔子十四世孫,為人周密謹慎。
有人問他溫室殿中所植何樹,他也默然不應』
『李白那樣放肆,哪能及得聖人之後分毫?
陛上聖慮極是,確實要提防他乘醉在禁中亂走。
萬一有些事遭他撞見……還是趁早把他貶得遠遠的』
『翰林待詔是個虛銜,並非實職,怎麼個貶法呢?
』
『既然連個正經官兒也不是,交給李林甫隨便處置,不就行了,何勞聖慮?
』
『愛妃有所不知。
此人雖然輕如鴻毛,怎奈他名滿天下,故爾不能隨便處置。
處置不當,遭人議論。
不但遭天下議論,還遭後世議論。
豈不壞了朕多年廣開才路的名聲?
還是讓他好來好去吧』
……
天寶三載春,李白在累日徘徊,幾番猶豫之後,終於上書請求『還山』。
玄宗即日『恩準』,並賞賜了不少銀兩。
當李白捧著『賜金還山』的手敕時,不禁感慨萬端。
他一會兒感到自己好像宋玉。
宋玉在楚襄王駕下為臣,立身行事本來是高潔的,隻因他才華出眾,又長得一表人材,便受到登徒子忌妒,竟誣告他好色,勸楚王不要讓他出入禁中。
實際上真正好色的是登徒子,一見女人,不分好歹,就像蒼蠅見血。
結果,楚襄王竟聽信登徒子的讒言,將宋玉趕走了。
於是李白寫下了《宋玉事楚王》古風一首。
他一會兒又感到自己好像是被人遺棄的婦女。
雖然品行端正,人也正在盛年,無奈夫婿薄幸,我色未衰而彼愛已弛,竟至中道棄捐。
山中的藤蘿尚有松柏可托,自己卻連草木也不如。
這又是多麼悲哀啊!於是李白又寫下了《綠蘿紛葳蕤》古風一首。
最後,他感到自己好像隴頭流水一樣,從隴山流下來,流入秦川,流入黃河。
它即將一去不復返,怎能不帶悲聲呢?
胡馬南去時,回顧朔方的冰雪,尚有依戀之情哩!回想來長安時,看見秋蛾初飛;現在離開長安,看見春蠶已生。
啊,三個年頭過去了!光陰好像流水一般逝去,我的心卻像風中的旌旗沒個著落。
哪裡是我的出路?
哪裡是我的歸宿?
……唉,這沒完沒了的感傷有什麼用呢?
還是揮掉眼淚走吧,走吧,走吧!隻是這顆破碎的心何時才能平復啊?
於是李白寫下了最後一首古風《秦水別隴首》:
秦水別隴首,幽咽多悲聲。
胡馬顧朔雪,躞蹀長嘶鳴。
感物動我心,緬然含歸情。
昔視秋蛾飛,今見春蠶生。
裊裊桑結葉,萋萋柳垂榮。
急節謝流水,羈心搖懸旌。
揮涕且復去,惻愴何時平?
在天寶三載暮春的一天,李白終於取下頭上的學士帽,脫下身上的宮錦袍,換上隱士戴的角巾和平民穿的葛服,離開了翰林院,離開了大明宮,離開了長安。
隻有通向商洛、南陽的那條大路知道他一路上灑下了多少眼淚。
《本文節選自安旗著《李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