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到宋,在西北邊陲一直有一個心向中原的割據政權,歸義軍。《網路歷史》

我們現在的甘肅,寧夏,新疆這一帶,在唐朝前期興盛的時候,仍然是大唐的臣屬,大漢在這裡設置河西節度使。

但是,唐朝中期的一場安史之亂,使此地變成了無人管的地帶,因為大唐調集此處的軍隊平叛安史之亂。

此時吐蕃崛起,趁機奪取了涼州《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以及節度使治所沙州《敦煌》。

從此沙州被吐蕃貴族統治六十餘年。

到了唐宣宗時期,吐蕃此時開始衰落。

848年,當地豪族本是漢人的張議潮,領導當地人進行起義,並一舉擊敗了吐蕃軍。

趕走吐蕃鎮將,並遣使取道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梁素海東南緣》上表唐朝,報告沙州的歸復。

沙州光復後,為了獲得正統的地位,為了此地的長治久安,張議潮考慮要獲得大唐的支持,於是張議潮當即派遣使者,赴京師告捷。

主動歸附大唐。

就這樣,張議潮帶人打下的沙州地區,設立了歸義軍,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

張議潮後來帶著歸義軍又收復涼州等地,隨著張議潮不斷的擴張,大唐朝廷卻開始對他越來越猜疑,害怕張議潮打著大唐的旗號成為又一個割據勢力。

於是,就是張議潮的事業鼎盛時期,一紙調令,讓張議潮來長安當官。

這是相當於來長安為質啊。

張議潮沒有猶豫,他命侄子張淮深主持歸義軍軍政事務。

隨後來到了長安,直到去世。

此時,離唐朝滅亡《907年》已經很近了。

張議潮到長安後,歸義軍在張淮深的帶領下,勢力仍然不斷擴大。

但是不久後的兩次內亂,消耗了歸義軍的大量實力。

首先是890年,張議潮的女婿索勛發動政變,殺掉了張淮深,立張議潮之子張淮鼎為節度使,兩年後,張淮鼎也去世了,索勛於是篡權成了節度使。

索勛也沒好過多長時間,他的篡權引起了張議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張氏《索勛的小姨子》的不滿,於乾寧元年《894年》,派三個兒子殺死索勛,擁立張議潮之孫張淮鼎之子張承奉為新的歸義軍節度使。

幾年之後,大唐被朱溫奪了,建立了新的梁朝。

張承奉不滿朱溫,於是也開始了獨立之路,建西漢金山國,張承奉自號白衣天子、金山國聖文神武帝。

本來呢,在張淮深死後,歸義軍就已經是一個淪落為實力有限的綠洲小國了,而張承奉呢,志大才疏,還想著光復祖宗榮光,於是四處征伐,最終四面樹敵。

再加上他割據後,連朱溫的梁政權也容不下他了。

歸義軍開始走下坡路。

後來,公元911年,甘州回鶻在後梁的支持下,擊敗西漢金山國。

張承奉由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改稱敦煌國天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

公元914年,金山國滅亡。

金山國滅了,但是張議潮家族仍然是豪門大族,這時,又一個大家族曹氏崛起了,曹議金,本是索勛之婿,張議潮外孫婿。

914年,他在張承奉死後,被州人推舉主持州事。

他京任後,馬上取消敦煌國稱號,恢復了歸義軍稱號,然後馬上向中原王朝《此時還是朱溫的後梁》派出使者,歸附中原王朝。

於是在他的帶領下,瓜沙地區社會開始日趨安定,經濟繁榮。

後來,中原雖然在五代十國中,不停的有王朝更迭,但是歸義軍,一直保持著歸義軍節度使的稱號,也一直奉中原正朔,接受中原王朝的封號。

於是得已穩定發展。

曹議金死後,他的兒子,孫子,先後有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祿等為節度使,七代人,至公元1002年,將近90年時間,敦煌地區也經歷了從動蕩不安到繁榮穩定的歷史過程。

中原這邊呢,也從五代十國,進入了大宋王朝。

到了曹延祿治理的後期,不穩定因素又開始出現。

1002年,歸義軍內部發生兵變,延祿的族子曹宗壽帶兵逼宮,曹延祿與弟曹延瑞被迫自殺。

曹宗壽掌握了歸義軍政權,宋廷遂任命曹宗壽為歸義軍節度使。

戰爭和內亂使曹氏歸義軍政權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區的回鶻勢力在這一時期卻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與歸義軍政權抗衡的重要力量。

此時,歸義軍政權已不堪一擊。

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和天聖元年《1023》,歸義軍的最後一任節度使曹賢順還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

當然了,他還同時朝貢於遼國。

但此時,在宋朝的西北地區,又崛起了一個新的勢力,那就是西夏。

曹賢順在西夏的攻擊下,在名義上已經歸附了西夏。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5》,李元昊決心安全占領河西走廊,他帶兵滅亡了歸義軍政權,曹賢順向西夏投降。

自此,歸義軍完全滅亡,走到了歷史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