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前,要先拋出一個問題:三國時期,明明司馬懿已經引起了曹操的警惕,可為何沒有除掉他?
反而任由司馬懿越來越滋潤,以至於笑到了最後。
估計無論答案再多,都會有這麼一條,那就是:司馬懿是個聰明人!
但問題是曹操傻嗎?
公允來言,曹操比司馬懿更聰明!所以,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
所謂:一個人再聰明,也別輕易嘗試這種事!下面咱用《莊子》中的一則故事來闡述,到底是哪種事。
皆知孔子有72門徒,其中顏回,便是這72門徒之首,由此可見,顏回聰明到了何種地步。
話說這天,顏回突然來向孔子辭別。
孔子就是一愣,這好端端的咋說走就走呢?
於是便問顏回:『你這是要去哪裡?
莫非還有比在我這裡學習,更緊迫的事嗎?
』
顏回答道:『我準備去衛國。
老師您曾說過‘治國去之,亂國就之’,如今衛國的國君,把衛國搞得民怨沸騰,百姓走投無路,所以我要踐行老師之說,輔佐衛國的國君,把衛國治理好,然後再離開衛國,回到您身邊』
孔子聽畢連連搖頭說:『話雖如此,可我非常擔心,你去了衛國後很快就有災禍了』顏回連忙請教,為什麼?
孔子說:『名利是導致人們互相傷害的根源,智慧則是爭奪勝利的最牛工具。
你雖德行高尚,不貪圖名利,你雖聰明過人,不用於爭強鬥勝,可這是你自己,別人呢?
對他們來言,你的到來就是來砸場子的,必會對你展開圍攻,你根本躲不過去!此刻,你連自己都保不住了,還談什麼其他宏偉目標啊?
』
顏回大驚,連忙懇請孔子給出辦法。
孔子說:『就如走路一樣,走路很簡單,抬腿邁步便可,但若說走路不踩地,那就太難了,除非你會騰雲駕霧!所以啊,別輕易顯露你的智慧,更不要強迫別人聽從你的意見等,要順勢而為——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
最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鉆營門路,不生歹毒之心,安心於道,別想亂七八糟的,這樣一來,在處理任何事物時,就都寄托於不得已而為之了,這就基本上就可以了《出自《莊子》,筆者有刪節》
雖說書能解千憂,讀書是好事!但書本上的東西,現實中需靈活運用,領略其精髓!顯然,孔子對顏回的這番教導,筆者敢打賭,沒有一個人能做到,因為孔子自己都做不到!聰明人雖都知道,萬物相生相克,互相作用,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法掌控,這種作用力的大小,故而隻能順勢而為。
以司馬懿為例子,他之所以第一次被曹操征召時,敢裝病不出來輔佐曹操,是因他明白,曹操讓他出仕,僅僅是向門閥階層的一種示好,緩和彼此的矛盾。
因為官渡之戰,馬上就要開始了,曹操需要後方的安穩和支持。
之所以第二次聽聞曹操征召,司馬懿立刻就撒丫子跑來了,是因此刻,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此刻他再敢不給曹操面子,曹操必會不給他活路!
所以,無論顏回,還是司馬懿,其實都存在著名利之心!故而孔子的這番大道理,對現實中的你我,真正起開啟作用的其實就是:處理任何事物,都仿佛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模樣,這就行了!
再看司馬懿,是不是一直都是這種『凡事都迫不得而為之』的模樣?
哪怕面對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也是如此表示:我司馬懿才不怕他諸葛村夫呢,我這就給皇上寫信,讓皇上下旨準我出戰。
結果司馬懿跟曹叡唱了個雙簧,曹叡來旨,司馬懿不得出戰!
諸葛亮都對此表示無可奈何,說:這司馬懿太狡猾了,他就不想跟我打,卻非要千裡求聖旨,裝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模樣來。
故而,司馬懿之所以笑到了最後,是因他從來都是『順勢而為』,而外在的表現則是,他幹啥事都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模樣』,而不是強悍地去改變別人,或幹預外部環境。
不過,筆者必須要強調的是,咱不是司馬懿,更非顏回或孔子,這麼厚黑的手段,於咱這樣的尋常人來言,等於『屠龍技』,太難於掌控了。
所以對於我等尋常人來言,隻能舉一反三。
比如筆者就因此而反推之,得出了這個結論:一個人再聰明,也別嘗試著去做,改變別人的這種事。
道理很簡單,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司馬懿也是如此》!因為改變別人的阻力太大,而改變自己則相對簡單。
這其實就是順勢而為——當自己有所改變後,用不了多久便會發現,對方也在相應的進行調整,這是必然,因為萬物都是相生相克,互相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