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揭開范增暴卒之謎:不是被項羽氣死,而是被陳平派間諜毒殺?《網路歷史》

看《史記》中的《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陳丞相世家》,很多人都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漢三傑《蕭何、韓信、張良》加在一起,也就是相當於項羽的亞父范增,而劉邦的軍事才能遠不及項羽,如果項羽對范增言聽計從,那麼在秦之後建立大一統帝國的就不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了。

這種說法似乎不無道理:有范增在身邊出謀劃策,項羽對劉邦的戰爭保持了全勝紀錄,即使劉邦已經湊齊了漢三傑外加一個人品不太好但毒計百出的陳平,漢軍還是打不過楚軍。

所以三國時期的曹魏太尉蔣濟說:『項羽若聽范增之策,則平步取天下也』

項羽輸掉了楚漢戰爭,也輸掉了自己的性命,在他自刎烏江之時,不知有沒有想起兩年前被他氣走的亞父范增——按照司馬遷所著《史記》的記載,范增是被項羽氣得疽發於背而亡,但是我們細看其他古籍,也就是《史記》的批註專著《集解》、《索引》、《正義》和《短長說》,就會發現亞父范增並不是被項羽氣死,而是被陳平派遣的間諜毒殺了。

在筆者的案頭,擺著一本《史記疑案》,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范增請卜師之事如為真,則此卜師必為陳平收買之間諜,用諸葛亮三氣周瑜之計,五氣范增,而范增不氣,最後剩下的就隻有暗殺一招了。

所謂『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必是陳平使間諜下毒所致』

說陳平五氣范增而范增不生氣,陳平無奈之下使陰招派遣間諜,也就那個算卦先生下毒暗殺,其依據來自《短長說》中『范增問卜』一事。

在講述范增問卜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陳平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人將漢末三國時期的賈詡與陳平相提並論,是因為賈詡是一個極端利己而枉顧天下蒼生,毒計頻出害人無數,但是卻在哪個軍閥諸侯面前都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

陳平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陰謀家,但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人,這一點連他自己也承認:『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

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陳平的預言是很準確的,他的曾孫,也就是第四代曲逆侯陳何,因為強搶人妻而被斬首:『孝文帝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

陳平並不否認自己盜嫂受金,周勃灌嬰也不是誣告,陳平自己也承認,當時楚漢相爭之際人才流動的特點很有意思:『項王《項羽》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今大王《指劉邦》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

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

陳平從來不以正人君子自居,即使有人說他派間諜毒殺了范增,他也隻會笑著承認而不會辯解,而《史記》中記載的陳平設計離間項羽與范增的作法,似乎也不太高明,項羽和范增都不會把一頓飯當回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

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問項王。

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

見使者,佯驚愕日:‘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

’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使者歸報項王。

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

項羽和范增之間的矛盾看來是積蓄很久了,陳平的離間計隻是個導火索而已,如果這二位平靜下來,事情就會出現轉機,於是陳平一不做二不休,對告老還鄉的范增展開了追殺,而這場追殺,用的不是刀劍而是龜甲——當時的人們占卜的時候,或者用火燒龜甲看裂紋,或者以龜甲制成道具,看扔起來落下去會是怎樣的姿態。

《史記》和《短長說》記載的范增隕落之地是不同的,《史記》說范增『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短長說》則記載范增回到彭城隻是鬱悶而沒有發病:『亞父既謝項王而歸彭城也,邑邑剌剌,唇燥吻涸,焚於大宅,肉食鮮進,數飲漿勺。

中夜起坐,傍徨顛錯』

回到彭城的范增對前線戰事憂心如焚,就招來卜師,也就是專業的算卦先生前來占卜。

范增鄭重其事地拿出龜甲,進行了一系列水洗火燒之後,表示了自己對項羽的擔心:『增雖耄老,敢忘家國,其敢以請,則為楚卜,曰:‘兵庶幾戢哉《此戰何時結束,結果如何》?’』

卦象似乎很不吉利,於是范增就讓卜師詳細解釋,那位卜師不進行卦象解讀,反而開始了『五氣范增』,也就是發出了五句誅心之問《為了便於讀者諸君閱讀,筆者轉換成了現代漢語》。

卜師第一問:『當初你跟隨武信君項梁,是想立誰為天下共主?項梁敗於雍王章邯《時為秦將,後被項羽封為雍王》之手,你咋不早提醒?』

范增並不生氣:『我們當初想的就是立楚懷王,至於項梁之敗,那是因為他剛愎自用不聽勸,我提醒了他好幾次,都不聽。

再說項梁是在定陶被章邯擊敗,我當時正在襄城,想當場出謀劃策也不可能』

卜師第二問:『項羽當時謀殺卿子冠軍宋義,你為什麼不阻止?』

范增還是不生氣:『宋義本來就該殺,當初他心懷鬼胎踟躕不前弄得師老兵疲,而秦軍剛剛打敗趙軍士氣正盛,秦克趙而強,我聞克而綏,要是讓宋義指揮,必敗無疑。

當時楚軍存亡隻在呼吸之間,如果不是項王當機立斷斬殺宋義,還有誰能力挽狂瀾?』

卜師兩問無功,又發出了誅心第三問:『項羽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投降的秦兵,你為啥不阻攔?』

范增的回答理直氣壯:『我曾經阻止過,但我也理解項王的心情。

首先是降卒並不老實《秦卒怨,且有謀》,隨時都有可能鬧事。

另外六國軍民已經被秦人欺負十輩子了《停項到腹,斷肢屠胃於秦人之手者十世矣》,現在終於有了報仇雪恨的機會,誰會放棄?項王金口一開,眾將士復仇心切,誰也阻止不了——以諸侯戮秦二十萬而不可,以秦戮諸侯十世,而百倍之可,吾未之敢信也!』

卜師的『雙標』被范增駁倒,又發出了第四問:『項羽誅殺已經投降的子嬰,又焚燒了秦宮,你怎麼不阻止?』

范增更不生氣了:『我根本就不會阻止,我們楚國的兩代先王《熊槐、負芻》都折在秦國手裡,項王的祖父項燕、叔父項梁,都死於秦人刀下,替先君、先祖、先父報仇而殺子嬰,以直報怨,有何不妥?至於秦國的離宮別館,那都是六國恥辱的象征,不燒還留著幹啥?』

范增這番話,說得還真挺有道理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血債要用血來償,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而那秦國的宮殿為什麼是六國的恥辱,讀者諸君都知道,那就是把六國的王公來了個大搬家,除了建築物還有人員——『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殺子嬰是為家國復仇,燒秦宮是替六國雪恥,范增並不認為項羽這麼做有半點不對,所以他還是不生氣。

卜師連發四問,都被范增駁回,隻好祭出殺手鐧,這第五問還真不好回答:『當初說好先入咸陽者王之,劉邦先入咸陽,項羽為何不封其為秦王而封漢王?項羽背約食言,你為什麼不阻止?』

范增依然振振有詞:『項王並沒有毀約,而是論功行賞,當時誰都知道‘救河北難而入關易、支秦之勁難乘秦之隙易’,諸侯軍隊屢戰屢敗,是項王殲滅了秦軍主力,劉邦就是趁虛而入摘桃子而已——滅秦之功不屬劉而屬項,你說誰該為關中之主?更何況是劉邦先閉關抗楚《急使兵守函谷關,無納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要說違約,也是劉邦違約在先!』

《短長說》記載的卜師實際是問了范增七個問題,但是既然有人認定是『陳平五氣范增』,剩下兩問,在《項王討漢王檄文》中,項羽已經解釋清楚,前幾天筆者在《被項羽檄文斥為鬼蜮蝤螟:劉邦身邊的兩個奸佞,其中一個就是陳平》中寫過,這裡就不再畫蛇添足了。

讀者諸君都是睿智之人,當然能看出這個卜師是肩負著使命而來,而且立場極其鮮明,那就是挺劉而貶項,但是他的五氣,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氣死范增當然沒有可能,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變得很詭異:『夕,疽發於背,七日而亞父卒』

如果那個卜師不是陳平派來的間諜,就不會咄咄逼人地對范增發出連珠炮本的質問,而當時的形勢大家都很清楚:項羽是真的離不開范增,他戰場受挫之後,肯定會負荊請罪,而范增也會冰釋前嫌重新出山,那對劉邦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噩耗。

為了防止范增與項羽重歸於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范增毒殺,而能想出這個主意的,也就是隻有漢初毒士陳平一人——蕭何比較憨厚,張良出身貴族,隻有陳平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其實范增是否被陳平派遣間諜毒殺,並不重要,讀者諸君需要思考的,是卜師站在劉邦立場上對范增誅心五問,以及范增的五句回答,誰說的話更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