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為何讓秦人和六國之人如此憎恨?《網路歷史》

公元前338年,秦國首都咸陽,商鞅被五馬分屍。

圍觀的秦國百姓一哄而上,爭食其肉,商鞅很快就屍骨無存。

六國聞之,歌舞相慶,普天同樂。

這種酷刑因為刑具昂貴,使用的機會不多。

可是又因為血腥殘酷,威懾力極大,可以起到很好的殺雞儆猴的作用,往往用於十惡不赦之人身上。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很快從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

那麼,秦人為什麼對商鞅如此仇恨,非要用如此殘酷的刑罰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呢?

商鞅變法到底為何讓秦人和六國之人如此恐怖和憎恨呢?

一、商鞅入秦

商鞅是衛國人,少年時到魏國讀書。

後來在魏國國相公叔痤門下,作為掌管瑣碎事務的小官。

公叔痤臨終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說他可以擔任國相。

並建議魏惠王,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如果他投奔了別國,將會成為魏國的大患。

魏惠王不以為然,並沒有把公孫痤的話放在心上。

恰巧秦孝公發佈了《求賢令》,許以重金,渴望擁有強國之術的人才來到秦國,幫助他收復失地,擴張領土,使秦國成為『強秦』

商鞅明白自己在魏國將會被晾成一條咸魚,於是他懷揣著《求賢令》,直奔秦國。

見到秦孝公後,商鞅侃侃而談自己的治國理念。

秦孝公聽得非常入迷,兩人暢談數日都沒有倦意。

從談話中,商鞅明白了秦孝公的意圖,他要爭霸天下,循序漸進地讓國家富強起來歷時太久,並不是他想要的。

他需要一個短時間就能夠取得成效的治國之法。

商鞅認為,想要快速實現霸權就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令,這就需要老百姓令行禁止,嚴格按照君主的意圖行事,不能有任何異議。

商鞅起草了新的法律,在頒佈之前,擔心百姓不信服。

於是,他特地在民眾面前表演了一場『南門立木』的把戲。

商鞅命人在南門立了一個三丈高的木頭,許諾如果能有人將木頭搬到北門,就賞賜給他十金。

起初大家對這樣的事根本不相信,搬一根木頭就能拿到這麼多的錢,行事古怪,恐怕有什麼陰謀。

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將木頭搬到了北門,果然得到了五十金。

通過這件小事,商鞅立下了言出必行的威信,他的新法得以順利頒佈下去。

『令既具,未佈,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史記·商君列傳》

二、讓人畏懼的商鞅新法

從公元前356年開始,商鞅實行了兩次變法。

商鞅的新法見效之快,秦孝公都始料未及。

秦國建立於公元前770年,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後來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秦國都處於衰落之勢,各個諸侯國都不願與秦國往來,所謂『諸侯卑秦』

可是隨著商鞅新法的推行,諸侯國從鄙視秦國到成為秦國的舔狗,也不過區區十幾年時間。

公元前342年,周天子賞賜了秦國。

諸侯國紛紛祝賀並派人親自上門拜見,在秦國公子的帶領下,朝見了周天子。

此時距離商鞅變法不過隻有14年時間。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秦國從一個衰敗的小諸侯國成為誰也不敢小看的強國,地位有了巨大的飛躍。

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裕起來。

百姓不敢為私利爭鬥,勇於為國家打仗,沒有了盜賊,社會秩序會穩定很多。

可是,除了秦孝公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外,無論秦國的貴族還是平民都被新法折磨得苦不堪言。

秦國的各個階層對新法都不支持,隻不過迫於刑罰,不敢公開反對而已。

那麼,商鞅新法中到底有哪些地方得罪了所有人呢?

1】商鞅變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尚刑罰』。

『輕罪重罰』是貫穿商鞅新法的核心觀念,不僅凡事都要用刑罰解決,而且輕罪還要從重處理。

把灰倒在地上要在臉上刺字,動輒就割鼻子斷四肢。

種地懶散就要將其妻子收為官奴。

如果知道有人犯罪而沒有提前告發,就會被處以腰斬之刑。

懲罰的目的不在於讓犯罪者為自己的行為負相應的責任,而是恐嚇老百姓,用極度嚴重的後果使人不敢違規,讓老百姓因為畏懼而謹言慎行。

商鞅制定的刑罰如此嚴苛,最後也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當他被秦惠文王追殺,逃到秦國邊境時,想住旅店。

但店家回答:『『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沒有證件,店主要連帶判罪』

商鞅恨恨地說:『原來我制定的法律,弊端竟到了如此地步!』

商鞅最後死於殘酷的車裂,也是他親自制定的刑法,不得不說他是因果報應,自食其果。

2】連坐制度導致人人自危

商鞅新法中,五家編成一伍,十家編成一什,如果有其中一家犯法,其他五家或者十家連帶治罪。

可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一人犯罪,動輒幾十人,甚至上百人被連坐處罰。

商鞅曾經一天就因為連坐處死七百餘人,以至於『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天地』

因為太子犯錯,他的兩個老師被連坐,一個處以黥刑—-在臉上刺字,另一個處以劓刑—割去鼻子。

為了能夠使自己免於殘酷的刑罰,秦國從貴族到百姓都得時刻提高警惕,監視著周圍人的一舉一動,發現什麼端倪就趕快舉報,以免禍及自身。

百姓之間不再信任,人人自危,國家機器成為唯一的權威。

3】輕教化而愚民眾

商鞅認為民眾有了智慧就很難管理,因此要讓他們一直愚昧下去。

秦國不僅焚書坑儒,還嚴格控制有識之士,禁止他們去給普通老百姓授課傳道,開啟民智。

民眾就像牛羊一樣,隻知道勞作,頭腦中隻有對吃飽穿暖的渴望,沒有其他想法。

可是吃飽穿暖在秦朝也是奢望。

秦國的百姓成了國家的奴隸,男人負責打仗耕地,女人負責農業生產。

4】壹民、弱民、疲民、貧民

此外,新法中還規定國家可以任意索取百姓的財物和壯丁,削弱百姓的反抗能力,此為『弱民』。

對所有民眾灌輸同一種思想,消除個性保留共性,隨著集體的腳步前進,此為『壹民』。

讓百姓沒完沒了地工作,事情多了就沒時間思考,此為『疲民』。

讓百姓長期處於半饑半餓的狀態,為了活著竭盡全力。

因此秦人耕作起來非常勤奮,戰鬥起來非常勇猛,以求讓一家人吃飽穿暖。

此為『貧民』。

如此種種,百姓們隻有拼命耕作和作戰,才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國家強大後,老百姓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

反而國家越強大,老百姓所受到的壓迫越沉重。

強國弱民,人就像動物一樣,被隨意驅使,被侮辱,被傷害。

這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嗎?

三、結束語

憑借強大的國力和馭民之術,秦國老百姓被管得服服帖帖,國君把心思都用在了對外征伐之上,最終統一了天下。

可是讓秦國強大起來的關鍵人物,商鞅卻死得極為淒慘。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以商鞅要謀反為名,派人抓捕商鞅。

商鞅迫於無奈逃到魏國,可是他曾經幫助秦軍打敗過魏軍,魏國人對他非常憎恨,將他送還秦國。

最終商鞅落得五馬分屍的悲慘下場,全家被誅滅殆盡。

行刑之時,四周圍觀的秦國老百姓表現十分冷漠,甚至眼神中透出興奮的光芒。

人們根本不去思考商鞅到底因何而死,他該不該死。

這些民眾的表現正是商鞅愚民政策的結果。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齊國。

整整十年時間,韓、趙、魏、楚、燕、齊紛紛被秦覆滅。

一個統一的帝國誕生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公元前207年,這個看上去無比強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這是因為,秦朝對待老百姓太過苛刻殘酷,天下苦秦者久矣,百姓不堪忍受折磨,揭竿而起。

一手打造了這個強大帝國的商鞅,也不會預料到秦朝滅亡得如此迅速,僅僅隻存在了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