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史之亂沒有發生,唐朝的輝煌還能持續嗎,最終又會怎樣衰落?《網路歷史》

幾乎不可能。

古代的制度局限性,直接導致了王朝更迭與沒落。

每個朝代那幾百年歷史裡,總會出現幾個昏君搞點影響王朝壽命的事兒,這是不可避免的。

自隋唐開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皇帝+讀書人共治天下,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取決於皇帝取決於皇帝的個人能力。

唐朝自李淵開國以來,代代明君,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都是些厲害的風雲人物。

但是,在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上,即使是皇帝也無法保證不出一個昏庸的人。

皇帝本人如果是厲害人物,他也許能確保自己的繼任者是一個至少不差的人,但他無法保證每一代的繼任者都是牛人。

這問題就來了,只要中間出一個昏庸皇帝,胡搞一番,隔幾十年再出一個,再胡搞一番,中間那些庸碌的又沒能力把前任胡搞的那些事兒擦幹凈,就會造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最終量變發展到質變,很難再回頭了!

唐朝就是例子,安史之亂留下的後遺症——藩鎮割據,還有其他的一些影響王朝壽命的事情,比如土地兼並、賦稅制度有問題等。

唐玄宗之後的繼任者要麼能力有限,搞了半天有點改善,但無法根除隱患,其他繼任者又是昏庸無道的,不僅不糾正,還雪上加霜,越到後面,越無法扭轉。

最終隻能走向窮途末路!

我們對比一下清朝就知道了,清朝所有的皇帝中,沒有那種昏庸無道的,最差也是屬於守成之君。

清朝之所以滅了,是因為歷史發展到那一步,是一個千年未有之變局,需要的不是能力普通的守成之君,而是需要開拓進取、銳意變革的強大帝王,這都是後話。

乾隆之後,嘉慶不差吧,之後的道光也不差吧,至少他們知道什麼事兒能幹,什麼事兒不能幹,道光之後的咸豐,似乎也沒幹過什麼影響王朝壽命的事兒,後來的同治、光緒,都不是那種昏庸無道的人,隻是能力普通,僅此而已。

這是因為清朝皇帝打破了中原以往的皇帝繼承人制度,以前,皇帝有時候會很早立太子,還是小屁孩兒就當太子了,誰知道他長大後有沒有才,會不會變成昏君?

比如明朝那個木匠皇帝,人家就喜歡跟木頭玩兒,你非讓人當皇帝,那不是瞎搞?

總之,我想表達的意思隻有一個:宰相必起於州郡,將軍比誕生於卒伍。

這句話用在皇位繼承是一樣的道理,皇帝是封建時代的最高統治者,隻有從直系宗親中選擇最優秀的人繼承,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否則的話,誰都保證不了自己的子孫代代優秀,中間出幾個昏庸的,可能就玩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