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網友認為曹丕娶庶母與王昭君嫁庶子,一個是為了報復老子,一個是為了和平,奉獻了自己。
一個行為卑鄙,被人不齒,一個光大無私,為世代頌揚。
其實,本人並不認可這個觀點。
本人認為,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和文化習俗方面的差異。
眾所周知,曹操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打下一地個,霸占人家妻室,無論是母女婆媳統一變成他床上用品。
銅雀臺雖沒有鎖了二喬,但也鎖了大量美女,哪來的?戰利品唄。
曹操死後,這些女子年紀尚輕,姿色猶存,曹丕當然不會浪費,占為己有。
這大概也是他成為短命鬼重要原因,天天面對一群饑婦,掏出的可是實貨,力氣活,擱誰也受不了。
曹丕雖然奪了漢室,坐上帝位,建了魏國,但文化上卻傳承於漢朝,而漢文化一直推崇儒學,儒學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孝道、倫禮、綱常。
好家夥,曹丕一上臺幾乎一拳砸個稀巴爛。
篡位、殺弟,占庶母,要仁不仁,要孝不孝,要義不義,要忠不忠,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全被他占了。
再加上漢室遺留下來儒學家的不滿,添油加醋的宣傳,不臭才怪。
連他嫡母都罵他豬狗不如。
我們再看看王昭君。
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漢匈和親時自薦充當漢室公主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又稱”明妃,明君”。
王昭君長得貌美如花,因沒錢賄賂畫師被故意地畫醜,故一直沒得漢元帝寵幸。
後漢匃和親,自薦遠嫁,出嫁時漢元帝才看到真面目,悔之晚矣,隻好拿畫師出氣,殺了畫師。
王昭君嫁匈奴後,深得單於寵愛,呼韓邪單於死後,按照匈奴習俗又嫁了庶子。
如從中原倫理來看,娶庶母還能睜隻眼閉隻眼,但嫁庶子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但在匃奴人看這就是習慣和規矩,很正常,所以說,有的事習慣就好。
有人說王昭君自願嫁匈奴是為了和平,是偉大的壯舉,本人認為『胡扯”。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王昭君得不到漢元帝寵幸,與其老死宮中,不如換種活法。
機會是給有心人和勇敢的人的,王昭君抓住機會了,後來過得可比漢宮中妃嬪強百倍。
既然嫁了,順便盡自己所能,為漢匈和平做點事,可謂名利雙收,因為人們對王昭君做的事懷感激之情,所以對她更加頌揚也屬常理。
英雄往往是被逼出來的,假如王昭君開始就受漢元帝待見,豈能有後來的和親這回事,歷史上也少了一段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