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克薩戰爭到二戰再到車臣戰爭,捋一捋戰鬥民族的『輝煌戰史』。《網路歷史》

如果一個民族能被人冠以戰鬥民族的稱號,應該算是一種殊榮吧,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超級大國被冠以了『戰鬥民族』的稱號,這個稱號似乎還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具體是什麼原因已經說不清了,估計是超級大國的人高大粗獷,喜好烈酒的原因吧,但超級大國的人是否真的就驍勇善戰呢?

今天就來捋一捋大國對內對外的輝煌戰績。

超級大國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它歐洲國家無法比擬的,首先是土地廣袤,在戰時有著足夠的空間來爭取時間,其次大國也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兵源充足,大規模的集團軍群很快就能組建起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氣候嚴寒,別國想要進攻大國就要速戰速決,必須在嚴冬來臨之前結束戰鬥,要不然在極端嚴寒的氣候之下,客場作戰的一方將敗於極端天氣。

然而大國土地廣闊兵員眾多,要想一下子將大國擊倒幾乎是不可能的,當年拿破侖橫掃歐洲何等威武,然而在征討大國時卻遭遇嚴寒而鎩羽而歸,納粹德國的陸軍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在大國也一樣泥足深陷而有去無回。

可見大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這麼一把好牌在手,戰鬥民族的稱號似乎是實至名歸了,然而扒開大國華麗的外衣一看,裡面卻是不堪入目的。

1914年,人類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熱兵器戰爭,大國和德意志帝國在東普魯士的坦能堡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役。

德軍用2萬傷亡的代價就摧毀了大國的28萬大軍,死傷13萬人,被德軍俘虜14萬人,各種輜重物資丟棄殆盡,幾乎全軍覆沒,戰鬥民族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其實也是依靠著同盟國的大量援助以及嚴冬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巨大犧牲為代價才扛住了德國的猛烈進攻。

據戰後保守估計,大國至少有2,000萬人在戰爭中失去生命,超過500萬的正規軍被俘虜,如果沒有盟友的大力援助,戰鬥民族的這場衛國戰爭能不能頂住還很難說。

再來說一下戰鬥民族對外發動的戰爭,康熙年間,大國為了拓展在西伯利亞以及遠東的殖民地,就不斷在東北制造事端,可能大國的皇帝不知道東北是滿清皇室的龍興之地,對於滿清皇室來說是一個絕對不能碰地方。

於是暴怒康熙派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就直接攻克了大國在東北違建的雅克薩城,迫使雅克薩的督軍托爾佈津投降,並且發誓永遠不再返回,康熙28年簽訂了《尼佈楚條約》,大國的違規建築雅克薩城被拆毀,此後許多年戰鬥民族都不敢再到東北滋事。

1853年爆發的克裡米亞戰爭,大國又杠上了英法以及奧斯曼聯軍,為了擊敗對方,大國為此投入了90萬軍隊,苦戰了兩年後,戰鬥民族損失了超過50萬人,可謂是敗得徹徹底底,不得不主動向對方求和,不過這也不意外,因為英法畢竟是當時工業革命後最先崛起的世界級強國,敗給這樣的對手還不算丟臉。

如果說敗給英法這樣的工業強國可以理解的話,那麼1904年與日本的戰爭竟然又敗給了這個剛剛從農業國轉型過來的島國就很丟臉了,不但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被日軍徹底摧毀,陸軍也損失了超過12萬人,挨了一頓暴揍之後不得不和日本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多年來費盡心機在遠東地區攫取的利益也隻好拱手相讓。

1919年,剛剛革命轉型後的大國和波蘭因為對領土的擴張和影響力而爆發了戰爭,就當時而言,無論從軍力物力哪方面看,波蘭和大國都不在一個層次,事實上蘇軍一開始也勢如破竹地推進到了波蘭的首都華沙,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最後卻被波蘭組織的大反攻打得潰不成軍,損失了十幾萬人後隻得主動乞和。

1939年,已經工業化的戰鬥民族的百萬大軍突然對北歐小國芬蘭發動了攻擊,戰鬥民族為此投入了6000輛戰車以及3000架飛機,企圖用這種泰山壓頂的方式一舉吃掉芬蘭。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然而在芬蘭的頑強抵抗之下,戰鬥民族竟然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1000架飛機和2300輛戰車報廢,卻仍然沒有拿下芬蘭,芬蘭仍然保有了自己的主權並且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而大國的國際形象卻受到了重大損害。

到了二戰接近尾聲的1945年,戰鬥民族在盟友的大力支援之下一路反攻到了柏林,此時的德國納粹已是大廈將傾,然而面對老弱婦孺都拿著槍上戰場的納粹德國,戰鬥民族仍然在柏林城下付出了30多萬傷亡的代價才攻入柏林。

1979年,作為東方陣營老大,全盛時期的戰鬥民族突然對完全沒有工業化的中亞小國阿富汗發動了侵略,這看上去完全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戰鬥民族在開戰前也樂觀的估計隻需要三個月就可以完全征服這個中亞小國,然而結果是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9年,戰鬥民族在付出了15,000人陣亡的代價後,在一片譴責聲中不得不遺憾的退出了阿富汗,這次入侵讓超級大國的形象跌到了谷底,這也是其最終走向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上世紀末的車臣戰爭,面對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對手,戰鬥民族更是誇下海口,聲稱半個月就能解決掉車臣,然而一入車臣深似海,結果卻是拖了差不多兩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後卻仍然沒有解決掉車臣。

攤開戰鬥民族近代以來的戰史,能算得上贏的可能就隻有諾門坎戰役了,但這次勝利也是非常勉強的慘勝,畢竟日軍參戰的隻是一個三流的丙級師團25,000人。

而戰鬥民族卻是由朱可夫指揮的蘇軍精銳,戰車和飛機的數量也是大大優於日軍,然而最後的損失和傷亡卻大於日軍。

從戰鬥民族近代的戰史可以看出,無論是工業革命前或者工業革命後,其戰績都是不匹配戰鬥民族這個稱號的。

戰鬥民族隻會對一些比自己弱小的國家發動進攻,比如趁清廷內憂外患的時候迫使清廷簽訂璦琿條約而吞並大片國土,二戰結束後趁火打劫,策動公投鬧劇趁機吞並唐努烏梁海。

而一旦遇到強硬抵抗,戰鬥民族外強中幹的形象就暴露無遺了,目前進行的這場戰爭又把戰鬥民族的底褲給扒掉了,除了叫囂扔煤氣罐同歸於盡而外,戰鬥民族也沒有什麼牌好出了,如此看來『戰鬥民族』這個稱號也算是一種諷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