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的淒慘結局,是因為他造反,還是因為朱元璋要廢丞相?《網路歷史》

明初有四大血案,『胡惟庸案』就是其中之一。

不僅胡惟庸被殺,株連同黨多達三萬餘人,而且時間跨度非常長,實在是令人意外。

關於胡惟庸案爆發的原因也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因為胡惟庸造反,被朱元璋發現了。

也有人說朱元璋要廢除丞相,所以找了個理由把胡惟庸殺了,進而把丞相制度廢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這對兒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走向了對立面,導致朱元璋更是怒殺胡惟庸?

胡惟庸作為朱元璋的老部下,在1355年,朱元璋占領和州,就開始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了。

這時候的朱元璋還是跟隨小明王韓林兒。

到了之後,胡惟庸開始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曾為了朱元璋集團重要的一員謀士。

可是朱元璋手底下實在是人才濟濟,歷史關於他的那段時間紀錄也是平描淡寫,一筆帶過。

明朝建國後胡惟庸的命運出現了轉機。

洪武三年,胡惟庸被任命為中書省參知政事。

短短幾年時間,胡惟庸一躍成為餓了右丞相,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了,他的勢力不斷加大,洪武十年,胡惟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這和李善長的推薦是分不開的,這倆人是老鄉也是好基友,李善長的侄兒李佑,還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可見,兩人關系不俗。

本來朝中有徐達可以牽制,但是徐達常年不在,不是在打仗的路上,就是在回來的路上,忙得很。

而胡惟庸仗著朱元璋的信任,還有大後臺李善長,開始變得獨斷專權,有些事甚至不向朱元璋做匯報,自己直接執行。

丞相這個職位可以說是如履薄冰,表面上極其風光,但在皇帝手下,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這個職位是非常尷尬的,一個好的丞相確實可以省去皇帝好些事,是能幫大忙的,但是一個壞的丞相那就是對皇權的極大威脅。

同理,一個好的皇帝,有自信的皇帝也可讓丞相發光發熱,發揮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就像朱元璋這樣的,不說是壞皇帝,但是是一個對權力極端看重的人,對身邊的人不信任的皇帝,那麼這個位置就非常的危險。

恰恰胡惟庸遇到的是朱元璋,而朱元璋又對丞相非常的不信任,尤其對於胡惟庸這種遇事不請示,自作主張。

或許在胡惟庸看來這沒什麼,皇帝日理萬機,可以幫著分擔點。

但是在朱元璋看來,正好相反,你這是要奪老子的權。

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來進貢,捎帶著說一下,占城國大致位於現在的越南中部,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比安南歷史要悠久,但是慢慢地被安南吞並。

言歸正傳,使者來了後,胡惟庸自己接待了,還是人家太監看到才告訴了朱元璋,這讓朱元璋大怒,這可是老子露臉的機會,怎麼可能讓給你。

而胡惟庸卻把責任摘得一幹二凈,全推給了禮部,因為這個事竟然牽扯出胡惟庸造反,說是有人告發。

胡惟庸事發被殺了,而受到牽連的人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等等,這些人都被處死。

如果說胡惟庸要造反,這個事恐怕有些牽強,老朱當時還不糊塗,手底下大部分都是他當年的小弟,現在的能臣幹將。

而老朱的兒子也開始陸陸續續去各地做藩王了。

這個時候胡惟庸這麼一個文臣造反,除非腦子壞掉了。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胡惟庸的囂張和所作所為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但這種威脅絕非是否造反,而是丞相的權力威脅到了皇權。

所以胡惟庸後,朱元璋直接廢除了丞相這個制度,自己手裡的權力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