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復原唐朝烹茶法,這種茶好喝嗎,喝過的人說它像一種食品。《網路歷史》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直到現在喝茶都還是國人的一大雅事,不過如今的飲茶方式已經不同以往。

考古研究表明,茶文化在唐朝發展到鼎盛,也出現了一些獨特的飲茶方式,比如杜甫草堂就復原了一種唐朝的烹茶法,喝過的人都覺得像胡辣湯。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成都,不僅是當地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我們當代人對杜甫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眾所周知,杜甫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雖然他一生頗具才華,但卻生逢亂世,因此杜甫的詩詞也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

公元759年,『安史之亂』仍未平息,杜甫為了躲避戰亂,便攜帶家眷從洛陽暫轉到了成都,並在此修建了茅屋,也就是如今的杜甫草堂。

據史料記載,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四年,留下了26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比如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是其中之一。

杜甫草堂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期間也多次被毀和重建,現如今留下的是清代建築,占地面積約1400多平方米。

在1985年,杜甫草堂博物館掛牌成立,也標志著對杜甫的研究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比如通過研究發現杜甫也是一個『茶迷』,最關鍵的是還以此為線索,復原了唐代烹茶法,讓我們如今也能嘗嘗鮮了。

所謂『烹茶』,肯定就是用茶煮湯,而非是用我們現在的開水泡茶,因此其中也有不少的講究。

在唐朝茶聖陸羽撰寫的《茶經》中,專家們也發現了有關烹茶的記載,並結合杜甫草堂中的史料,整理出了烹茶的大致流程。

首先,取出準備好的茶葉將其反復研磨,直到茶葉變成細膩的粉末,然後再用文火將茶粉烘烤出香氣,同時將山泉水加熱煮沸。

當山泉水第一次沸騰的時候,將茶粉倒入鍋中持續加熱,等再次沸騰的時候就要持續加熱並攪拌,讓茶粉充分的溶解。

此時,也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候,需要再加入適量的鹽,香料和胡椒繼續煮沸。

等第三次沸騰的時候,再加入半碗冷水,同時撈出多餘浮沫,最後靜候茶湯再次沸騰。

等以上工序完成之後,一鍋煮茶也就算成功了,然後用湯勺舀入杯中趁熱飲用即可。

每當節假日的時候,杜甫草堂都會上演幾出唐朝烹茶的茶藝表演,期間人們還能嘗一嘗這種茶的味道,然而很多喝過的人卻表示味道受不了。

專家們解釋說,唐朝烹茶的味道其實和胡辣湯差不多,即河南省很流行的一種風味小吃,比如著名的逍遙鎮胡辣湯,因為胡辣湯的口味多樣,加入的調料有幾十種之多,正如唐朝烹茶一樣。

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還能加一些生薑,花椒,陳皮和紅棗等等。

總而言之,唐朝烹茶的味道和現代茶完全不同。

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或許都無法適應唐朝烹茶的口味,或許這就像唐朝人無法適應我們的奶茶一樣。

專家們表示,雖然唐朝社會繁榮發達,但仍然無法和現代社會相比,因此當時的人要用烹茶這樣『重口』的東西刺激味蕾,才能獲得更好的味覺體驗,但對我們來說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小編認為,如果將唐朝烹茶定義為一道飯前的菜湯,或許會比茶更能讓人接受。

比如,我們穿越到唐朝社會,就把烹茶當成一種菜湯。

現如今,我們復原了唐朝的烹茶,並不是要全國推廣,讓所有的人都接受它,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茶的歷史和文化。

從古代的烹茶,一直到現代的泡茶,期間的發展歷程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因為茶文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久的將來泡茶又會變成什麼呢?又會出現什麼形式的茶呢?我們都要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參考資料:

《唐朝人的日常生活》作者:於賡哲,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