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章邯出關橫掃六國,為何在巨鹿之戰後,主動向項羽投降了呢?《網路歷史》

當年,陳勝的上將軍周文大兵壓境,秦二世胡亥大驚失色,召集群臣議事,時為少府的章邯提議,臨時從附近州縣征兵已來不及了,驪山上有很多刑徒,釋放出來,武裝起來,可以與周文軍一戰。

就這樣,秦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出關迎敵,章邯一出關,便擊退了周文,周文一敗再敗,最後就自殺了,而後,章邯又橫掃六國,連項羽的叔父項梁都被章邯給擊殺了,但是,隨後,章邯卻向項羽投降了,這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三個原因都是一個關鍵人物提出來的。

其一,秦國素有『功高不賞反誅』的傳統。

巨鹿之戰之中,秦將王離、蘇角、涉間等人率領的秦兵悉數被殲,能和六國復起的諸侯軍作戰的秦軍,僅剩章邯這一支,章邯幹系著秦國的安危,而章邯之前出關,橫掃六國,立下的大功,遠超當年的白起、蒙恬等人,白起、蒙恬功高卻不被裂土封侯,章邯有可能步白起、蒙恬後塵。

其二,章邯橫掃六國卻按下葫蘆浮起瓢。

章邯出關,雖然橫掃六國,但卻沒有摁滅由陳勝點起的火苗,反而讓火苗越燒越旺。

拿復起的楚國來說,陳勝主導的楚國被章邯滅了,又起來一個項梁當權的楚國,項梁被章邯擊殺於定陶,項梁以為楚地已不足慮,結果楚國又冒出來了劉邦和項羽,劉邦扶義而西,一路招降納叛,越做越大,項羽在巨鹿戰場一戰成雄,重挫秦兵,秦國眼看大廈將傾,作為秦國實權派的趙高,十之八九會為了推卸責任,甩鍋給章邯,如果章邯不想當替罪羊,就隻有反秦一條路。

其三,章邯投項羽可以裂土封王。

章邯駐守在棘原,與項羽軍對峙卻不大,原因就在於,章邯不想損兵折將,他想保存實力。

陳馀看穿了章邯的心思,就在給章邯的書信中開誠佈公地講,想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來保存實力是做不到的,章邯若想保存實力,隻能跟項羽等諸侯軍聯合,共同反秦,一旦秦國被滅掉,章邯就可以像其他的諸侯一樣,裂土稱王,那不比現在保存實力強多了嗎?

這三點原因,都是陳馀提出來的。

陳馀是張耳的學生,很有才學,陳勝初起時,張耳和陳馀一起追隨陳勝,二人隨後發現,陳勝能力不行,必將敗亡,便找機會北上趙地,擁立武臣為趙王,再其後,張耳被項羽封王,陳馀又驅逐了張耳,被趙王歇立為代王,足見陳馀是很有才能的,也隻有這樣有才能的人,才能用一封書信把道理說透,逼章邯向項羽投降。